所有條文

一、臺北市政府(以下簡稱本府)為處理違反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就業
    權益事件,依行政罰法之規定,及依循適當明確原則予以有效之裁處
    ,以保障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建立執法之公平性,減少爭議及訴願
    之行政成本,提升公信力,特訂定本基準。

二、本府處理違反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就業權益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如下
    表:
┌─┬────┬────┬────┬─────────────┐
│  │        │法條依據│法定罰鍰│統一裁罰基準              │
│項│違反事件│(身心障│額度(新│(新臺幣:元)            │
│次│        │礙者權益│臺幣:元│                          │
│  │        │保障法)│)或其他│                          │
│  │        │        │處罰    │                          │
├─┼────┼────┼────┼─────────────┤
│1 │私立職業│第 35 條│處 2  萬│一、先令其停止提供服務,並│
│  │訓練機構│第 3  項│元以上 1│    限期改善。            │
│  │、就業服│、第 96 │0 萬元以│二、未停止服務或屆期未改善│
│  │務機構、│條第 1  │下罰鍰  │    ,逕以處分:          │
│  │庇護工場│款      │        │    1.第 1  次:2 萬元。  │
│  │,未經許│        │        │    2.第 2  次:5 萬元。  │
│  │可提供職│        │        │    3.第 3  次以上:10  萬│
│  │業訓練、│        │        │      元。                │
│  │就業服務│        │        │                          │
│  │及庇護性│        │        │                          │
│  │就業服務│        │        │                          │
│  │        │        │        │                          │
├─┼────┼────┼────┼─────────────┤
│2 │私立學校│第 38 條│處 2  萬│一般裁罰原則:            │
│  │、團體及│第 2  項│元以上 1│1.第 1  次:2 萬元。      │
│  │民營事業│、第 96 │0 萬元以│2.第 2  次:5 萬元。      │
│  │機構無正│條第 2  │下罰鍰  │3.第 3  次以上:10  萬元。│
│  │當理由,│款      │        │註:本項次依身心障礙者權益│
│  │於員工總│        │        │    保障法第 107  條規定,│
│  │人數在六│        │        │    裁罰對象為私立學校、團│
│  │十七人以│        │        │    體及民營事業機構員工總│
│  │上時,未│        │        │    人數達六十七人以上時,│
│  │進用具有│        │        │    係自 98 年 7  月 11 日│
│  │工作能力│        │        │    起適用;98  年 7  月 1│
│  │之身心障│        │        │    1 日前仍依身心障礙者保│
│  │礙者達員│        │        │    護法第 31 條第 2  項規│
│  │工達總人│        │        │    定,以員工總人數達百人│
│  │數百分之│        │        │    時為裁罰對象。        │
│  │一。    │        │        │                          │
├─┼────┼────┼────┼─────────────┤
│3 │進用身心│第 40 條│處 10 萬│一般裁罰原則:            │
│  │障礙者之│第 1  項│元以上 5│1.第 1  次:10  萬元。    │
│  │機關(構│、第 87 │0 萬元以│2.第 2  次:20  萬元。    │
│  │),未依│條      │下罰鍰  │3.第 3  次:30  萬元。    │
│  │同工同酬│        │        │4.第 4  次以上:50  萬元。│
│  │之原則,│        │        │                          │
│  │予以歧視│        │        │                          │
│  │待遇,使│        │        │                          │
│  │身心障礙│        │        │                          │
│  │者工常工│        │        │                          │
│  │作時間所│        │        │                          │
│  │得低於基│        │        │                          │
│  │本工資。│        │        │                          │
├─┼────┼────┼────┼─────────────┤
│4 │提供庇護│第 41 條│處 6000 │一、先令限期改善。        │
│  │性就業服│第 1  項│元以上 3│二、屆期未改善者,逕以處分│
│  │務之單位│、第 101│萬元以下│    :                    │
│  │,未與經│條      │罰鍰    │    1.第 1  次:6000  元。│
│  │職業輔導│        │        │    2.第 2  次:2 萬元。  │
│  │評量符合│        │        │    3.第 3  次以上:3 萬元│
│  │庇護性就│        │        │      。                  │
│  │業之身心│        │        │                          │
│  │障礙者,│        │        │                          │
│  │雙方簽訂│        │        │                          │
│  │書面契約│        │        │                          │
│  │。      │        │        │                          │
├─┼────┼────┼────┼─────────────┤
│5 │違反非視│第 46 條│罰鍰 1  │一般裁罰原則:            │
│  │覺障礙者│第 1  項│萬元以上│1.第 1  次:1 萬元。      │
│  │不得從事│、第 98 │5 萬元以│2.第 2  次:2 萬元。      │
│  │按摩業。│條第 1  │下      │3.第 3  次:3 萬元。      │
│  │        │項前段  │        │4.第 4  次:4 萬元。      │
│  │        │        │        │5.第 5  次以上:5 萬元。  │
│  │        │        │        │註:裁罰對象為行為人。    │
├─┼────┼────┼────┼─────────────┤
│6 │於營業場│第 46 條│罰鍰 2  │逕以處分,並令限期改善,屆│
│  │所內發生│第 1  項│萬元以上│期未改善者,按次處罰:    │
│  │違反非視│、第 98 │10  萬元│1.第 1  次:2 萬元。      │
│  │覺障礙者│條第 1  │以下    │2.第 2  次:4 萬元。      │
│  │不得從事│項後項  │        │3.第 3  次:6 萬元。      │
│  │按摩業。│        │        │4.第 4  次:8 萬元。      │
│  │        │        │        │5.第 5  次以上:10  萬元。│
│  │        │        │        │註:裁罰對象為營業場所之負│
│  │        │        │        │    責人或所有權人。      │
│  │        │        │        │                          │
└─┴────┴────┴────┴─────────────┘

三、行政罰法規定有關裁罰得免或增減參考表:
┌─┬───┬──────────────┬────┬────┐
│項│減免或│內                        容│條    文│備    註│
│次│增減  │                            │        │        │
├─┼─┬─┼──────────────┼────┼────┤
│1 │  │1 │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非出於│第 7  條│        │
│  │不│  │故意或過失者,不予處罰。    │第 1  項│        │
├─┤  ├─┼──────────────┼────┤        │
│2 │予│2 │未滿 14 歲人之行為,不予處罰│第 9  條│        │
│  │  │  │。                          │第 1  項│        │
├─┤處├─┼──────────────┼────┤        │
│3 │  │3 │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第 9  條│        │
│  │罰│  │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第 3  項│        │
│  │  │  │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        │        │
│  │部│  │予處罰。                    │        │        │
├─┤  ├─┼──────────────┼────┤        │
│4 │分│4 │對於現在不法之侵害,而出於防│第 12 條│        │
│  │  │  │衛自己或他人權利之行為,不予│本文    │        │
│  │  │  │處罰。                      │        │        │
├─┤  ├─┼──────────────┼────┤        │
│5 │  │5 │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第 13 條│        │
│  │  │  │自由、名譽或財產之緊急危難而│本文    │        │
│  │  │  │出於不得已之行為,不予處罰。│        │        │
├─┼─┼─┼──────────────┼────┼────┤
│6 │  │1 │不得因不知法規而免除行政處罰│第 8  條│        │
│  │得│  │責任。但按其情節,得免除其處│        │        │
│  │  │  │罰。                        │        │        │
│  │免│  ├──────────────┼────┤        │
│  │  │  │◎本府勞工局主管法規中未有法│第 19 條│        │
│  │部│  │定最高額 3,000  元以下罰鍰處│        │        │
│  │  │  │罰之規定,故不得援引第 19 條│        │        │
│  │分│  │規定,遽予免罰。            │        │        │
├─┤  ├─┼──────────────┼────┤        │
│7 │  │2 │防衛行為過當者,得減輕其處罰│第 12 條│        │
│  │  │  │。                          │但書    │        │
├─┤  ├─┼──────────────┼────┤        │
│8 │  │3 │避難行為過當者,得免除其處罰│第 13 條│        │
│  │  │  │。                          │但書    │        │
├─┼─┼─┼──────────────┼────┼────┤
│9 │  │1 │不得因不知法規而免除行政處罰│第 8  條│裁處之罰│
│  │得│  │責任。但按其情節,得減輕其處│        │鍰不得逾│
│  │  │  │罰。                        │        │法定罰鍰│
├─┤減├─┼──────────────┼────┤最高額之│
│10│  │2 │防衛行為過當者,得減輕其處罰│第 12 條│三分之一│
│  │輕│  │。                          │但書    │,亦不得│
├─┤  ├─┼──────────────┼────┤低於法定│
│11│部│3 │避難行為過當者,得減輕其處罰│第 13 條│罰鍰最低│
│  │  │  │。                          │但書    │額之三分│
│  │分│  │                            │        │之一。  │
├─┤  ├─┼──────────────┼────┼────┤
│12│  │4 │14  歲以上未滿 18 歲人之行為│第 9  條│裁處之罰│
│  │  │  │,得減輕處罰。              │第 2  項│鍰不得逾│
├─┤  ├─┼──────────────┼────┤法定罰鍰│
│13│  │5 │行為時因前項之原因,致其辨識│第 9  條│最高額之│
│  │  │  │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第 4  項│二分之一│
│  │  │  │力,顯著減低者,得減輕處罰。│        │,亦不得│
├─┼─┼─┼──────────────┼────┤低於法定│
│14│  │1 │所得之利益超過法定罰鍰最高額│第 18 條│罰鍰最低│
│  │得│  │者,得於所得利益之範圍內酌量│第 2  項│額之二分│
│  │  │  │加重,不受法定罰鍰最高額之限│        │之一。  │
│  │增│  │制。                        │        │        │
├─┤  ├─┼──────────────┼────┼────┤
│15│加│2 │私法人之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第 15 條│        │
│  │  │  │人,因執行其職務或為私法人之│第 1  項│        │
│  │部│  │利益為行為,致使私法人違反行│、第 3  │        │
│  │  │  │政法上義務應受處罰者,該行為│項      │        │
│  │分│  │人如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時,除法│        │        │
│  │  │  │律或自治條例另有規定外,應並│        │        │
│  │  │  │受同一規定罰鍰之處罰。不得逾│        │        │
│  │  │  │新臺幣(以下同)100 萬元。但│        │        │
│  │  │  │其所得之利益逾 100  萬元者,│        │        │
│  │  │  │得於其所得利益之範圍內裁處之│        │        │
│  │  │  │。                          │        │        │
├─┤  ├─┼──────────────┼────┼────┤
│16│  │3 │私法人之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第 15 條│        │
│  │  │  │人,因執行其職務或為私法人之│第 2  項│        │
│  │  │  │利益為行為,致使私法人違反行│、第 3  │        │
│  │  │  │政法上義務應受處罰者,該行為│項      │        │
│  │  │  │人如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時,除法│        │        │
│  │  │  │律或自治條例另有規定外,應並│        │        │
│  │  │  │受同一規定罰鍰之處罰。不得逾│        │        │
│  │  │  │新臺幣(以下同)100 萬元。但│        │        │
│  │  │  │其所得之利益逾 100  萬元者,│        │        │
│  │  │  │得於其所得利益之範圍內裁處之│        │        │
│  │  │  │。                          │        │        │
├─┤  ├─┼──────────────┼────┼────┤
│17│  │4 │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之非法人團│第 16 條│        │
│  │  │  │體,或法人以外之其他私法組織│        │        │
│  │  │  │,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者,準用之│        │        │
│  │  │  │。                          │        │        │
├─┤  ├─┼──────────────┼────┤        │
│18│  │5 │為他人利益而實施行為,致使他│第 15 條│        │
│  │  │  │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應受處罰者│第 2  項│        │
│  │  │  │,該行為人因其行為受有財產上│、第 3  │        │
│  │  │  │利益而未受處罰時,得於其所受│項      │        │
│  │  │  │財產上利益價值範圍內,酌予追│        │        │
│  │  │  │繳。                        │        │        │
├─┤  ├─┼──────────────┼────┤        │
│19│  │6 │行為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應受處│第 16 條│        │
│  │  │  │罰,他人因該行為受有財產上利│        │        │
│  │  │  │益而未受處罰時,得於其所受財│        │        │
│  │  │  │產上利益價值範圍內,酌予追繳│        │        │
│  │  │  │。                          │        │        │
└─┴─┴─┴──────────────┴────┴────┘

四、依本裁罰基準裁處時,仍應依行政罰法第18條第1項規定,審酌(
    1 )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應受責難程度( 2)所生影響( 3)因違
    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之利益,並得考量( 4)受處罰者之資力等因素
    。另考量本裁罰基準第三點有關行政罰法得免或增減之規定,應敘明
    加重或增減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