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名稱: 刑事訴訟法
時間: 中華民國113年7月31日

條文關聯

為調查最重本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相當理由可信被告或犯罪嫌疑
人管領或使用具隱私或秘密合理期待之空間內之人或物與本案有關,得從
該空間外,使用非實體侵入性之科技方法對該空間內之人或物監看及攝錄
影像。
對於第三人管領或使用具隱私或秘密合理期待之空間內之人或物,實施前
項調查,以有事實足認與被告、犯罪嫌疑人、證人或應扣押之物或電磁紀
錄有所關連時為限。
前二項情形,應由檢察官依職權或由司法警察官報請檢察官許可後,以書
面記載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五第一項各款之事項與實施調查之必要性及其理
由向該管法院聲請核發許可書。
前項許可之期間,每次不得逾三十日。有繼續實施之必要者,至遲應於期
間屆滿之二日前,由檢察官依職權或由司法警察官報請檢察官許可後,以
書面記載具體理由向該管法院聲請核發許可書。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明定對於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或第三人管領或使用有隱私或秘密合理期
    待之空間內之人或物有相當理由與本案有關,得使用非實體侵入性之
    科技方法,對具隱私或秘密合理期待之空間內之人或物監看及攝錄影
    像之規定。
三、本條對人民隱私等基本權干預較大,應為更嚴謹之程序規範,以保障
    人權。故本條限於調查最重本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始可為之。
四、第三人所管領或使用之上述空間,於有事實足認與被告或犯罪嫌疑人
    、證人或應扣押之物或電磁紀錄之所在具有一定關連為限,亦得為之
    。
五、依本條所為之調查,執行機關僅得從外對目標空間以非實體侵入性之
    方式進行調查,例如以高倍數攝影機或照相機,透過窗戶拍攝屋內,
    或透過熱顯像設備探知內部溫度等。至實質之調查設備或人員進入隱
    私空間,例如開門入屋拍照、在屋內裝置攝影機等方式,即非許可範
    圍。此外,亦不得以入侵受調查人之資訊系統或設備之方式實施調查
    。
六、言論或談話之監察本應依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之規定為之,故本條僅限
    於以科技方法實施監看及攝錄影像之調查,而不包括錄音。
七、為保障隱私權,本條採法官保留原則,應經法院許可後始可實施,每
    次許可之期間不得逾三十日,期滿如有繼續實施之必要者,須再經法
    院許可始得為之。
相關令函 (0)
相關判解 (0)
歷史條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