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
為確定裝備保養修護之職責,使裝備經常保持妥善狀態,特訂定本辦法
。
|
本辦法適用於陸軍、海軍、空軍、聯合勤務各總司令部(以下簡稱各總
部)、軍管區司令部(以下簡稱軍管部)、海岸巡防司令部(以下簡稱
海巡部)、憲兵司令部(以下簡稱憲令部)、中山科學研究院(以下簡
稱中科院)、國防部總務局、國防部直屬教育及勤務單位之各類型裝備
保養修護。
|
本辦法用辭釋義如左:
一、單位保養工作為清潔、潤滑、除銹、調整(校)、測試、試車、檢
查等,使裝備保持在可用及設定數據狀態。
二、預防保養係將裝備定期作有系統之保養與檢查,更換定期更換件,
以求發現並排除初期故障、保持裝備於可用及設計狀態。
三、修護:對已故障裝備之拆卸、檢查、換件、打磨、補綴、調整使之
恢復可用狀態。
四、主要指揮機構係指各總部、軍管部、海巡部、憲令部、國防部統一
通信指揮部。
五、技術勤務署(處)係指主管國軍裝備修護補給之各專業署(處),
包括:
(一)陸軍總司令部後勤署、陸軍後勤司令部保修署、補給署、軍醫署
、運輸署、計畫作戰處及飛彈光電處。
(二)海軍總司令部後勤署、通信電子處、軍醫處、兵器處。
(三)空軍總司令部後勤署、通信電子處、軍醫處。
(四)聯合勤務總司令部後勤署、兵工生產署、測量署、經理生產處、
軍品鑑測處。
(五)軍管部、海巡部後勤處、通信電子處。
(六)憲令部後勤處、通信組、軍醫組。
(七)國防部統一通信指揮部第四處。
六、妥善裝備係指裝備各部機件或總成均能保持正常運作功能,而使裝
備得以發揮應有之效用。
七、停用裝備係指不能使用或已停止使用之裝備。
八、妥善率為各使用單位妥善裝備數量,除以各單位現有裝備數量,以
百分比表示。
九、裝備修護專業化係指通用裝備之主要使用軍種,以其修護設施、機
具、技能,支援其他軍種所使用之同類裝備之基地翻修(工廠)修
護,旨在避免重複投資,集中人力、財力,以達技術專精之目的。
十、通用裝備係指配賦不同軍種之同一類型裝備。
十一、專用裝備係指各軍種因任務、特性需要而配賦之裝備。
十二、三段保修制度係指單位保養、野戰保修(航修、場站)、基地翻
修(工廠)。
|
第二章 保養修護
|
執行保養修護時,應注意左列規定:
一、依據裝備保修性質,應先經所屬支援之保修機構檢查,可自修之裝
備不得超階段後送修理,但各級保修機構得視實際需要,申請較高
級保修機構之支援。
二、各級保修機構若發現裝備使用不當或缺乏預防保養,因而導致損壞
裝備之事實,應向有關之主管部門提出書面報告,俾利糾正。
三、各級保修單位對同類型裝備因所需零附件無法即時獲得,又因任務
急需使用,經權責主官核定者,可作拆併。
四、已確定為無效裝備可以作為零附件供應者予以拆零納補支援修護。
|
單位保養作業須配合各項專長技術人員及工具、零附件、器材、試驗設
備等,按相關技術文件執行清潔、防護、潤滑、調整、檢查、測試、檢
查紀錄表、零附件更換及小修等工作。
|
野戰保修(航修、場站)作業係指具備特有專長人員,配賦多類零附件
、次總成、總成、工具、裝備及試驗裝備,以半固定或永久性工廠所須
完成之保修工作,以執行某一指揮系統內各類裝備保修;必要時,得依
次低級保修機構之請求,以技術協助修理或派遣修護人員,赴該請修單
位協修。
|
基地翻修(工廠)為永久性工廠組織之最高保修機構,需精密之工廠裝
備、足夠之零附件存量及高度技術人員,以達成保修任務,對於零附件
、次總成、總成及裝備翻修,修妥後,並經試驗良好,應繳庫或逕撥原
送修單位。
|
第三章 職責
|
裝備保養修護之職責如左:
一、主官(管)職責:各級主官(管)應負責督導該單位所屬裝備之保
修作業,以保持裝備於妥善狀態。
二、個人職責:個人保管之裝備,應按規定實施保養檢查,以保持裝備
於妥善狀態。
|
單位保養為每一裝備使用或操作人,按照有關操作技術文件切實執行之
工作,各級主官(管)應防止裝備保養不當,並隨時加以糾正,通常保
養不當情形如左:
一、對裝備未按技術文件步驟操作。
二、缺少或過度潤滑或使用不合規定之潤滑油及擦拭材料。
三、缺乏正常或適當之預防保養與技術檢查。
四、由於保養不當,致使裝備發生霉、腐、銹、蝕、溶(熔)痕等跡象
。
五、由不合格人員或使用不適當之工具設備實施修理。
|
單位保養為使用單位之職責。
|
野戰保修(航修、場站)為陸、海、空軍地區指揮官應負之職責。
|
基地翻修(工廠)為陸、海、空軍後勤司令之職責,並保證對野戰保修
(航修、場站)機構迅速有效之支援。
|
國軍各類裝備之保養修護職責,由國防部任命相關軍種總部(技術勤務
署、處),達成之。
|
各技術勤務署(處)主官(管)應負責或督導各項技術文件之訂定,包
括編印技術手冊、技術通報、修改工作命令、潤滑令、各階段保修之補
給目錄;及有關工具、試驗設備與工廠設備之運用、修護技術之改善等
各種指示,並由各級主管負責遵循。
|
技術輔導業務如左:
一、修護技術輔導項目:包括修護標準工作程序、標準工時、修護管制
、品質管制及修護機工具之保養維護、技術上之實際困難。
二、技術勤務署(處)主官(管),應予以有關單位保養與野戰保修(
航修、場站)之技術協助。
三、技術勤務署(處)主官(管),應舉行業務訪問,並於必要時作各
種檢查,以確悉其負有支援責任之軍品及裝備修護至何種程度。
四、基地翻修(工廠)單位主官(管)應每年最少一次率業務相關人員
赴接受支援單位實施業務訪問,以瞭解產品品質供改進參考。
五、基地翻修單位(工廠)須主動或應支援單位要求,或稟承上級命令
赴需要單位執行技術輔導。
|
第四章 作業規範
|
保修作業,應在經濟合理原則下依左列情況實施之:
一、各總部之固定性工廠,應依正常作業負荷配備其人員及機具、設備
。
二、前款已實施修護成本會計制度者,其裝備修護之費用標準,應照已
奉核定之計畫成本,並參考實際成本辦理之。在修護過程中,且詳
細計算各項修護品所耗用之直接、間接材料、人工及修製費用等各
項成本,以備考核其工作績效。
|
單位保養場所,不得與野戰保修(航修、場站)或基地翻修(工廠)混
合作業,技術勤務署(處)主官認為在經濟條件需要情況下,可將單位
保養場所與野戰保修或基地翻修工廠合置一處,並應遵照左列規定:
一、單位保養與野戰保修(航修、場站)或基地翻修(工廠)在形式上
,雖合而為一,惟所執行之單位保養職責則不應減除。
二、在正常情形下單位保養場所,不得保有野戰保修(航修、場站)以
上層級之零附件。
三、國軍部隊所配屬之裝備,均應有指定之單位保養場所負責執行其工
作,野戰保修(航修、場站)與基地翻修(工廠)亦應完成其本身
裝備之單位保養。
|
基地翻修(工廠)任務之賦予與增減,應就裝備發展狀況與能量擴建需
要,予以詳加分析報經國防部核定辦理之。
|
國軍修護機構對非國軍配賦裝備及零附件不得接受維修工作。但有餘裕
能量且不影響本身任務情況時,得基於相互支援之原則,可協助其他公
、民營機構執行修護工作。並由各軍種依其任務特性,擬定修護合約報
國防部核定後辦理。
|
國軍裝備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委由國內、外公、民營機構保修:
一、國內、外公、民營工廠已具承修能量,或提供軍工廠修護技術,並
曾訂立合作契約者。
二、超出國軍修護工廠額定負荷,並受時間限制或承修不符經濟成本者
。
三、國軍修護工廠機具、設施、技術經驗不足,無法承修者。
四、政策性或計畫性委商承者。
五、提昇性能或品質,改進現行修護技術者。
六、透過國內、外科技合作、技術移轉、互惠交流等方式引進技術,經
評估、認證或授權可用於改良或軍品承修用者。
七、國內、外優良廠商或法人機構推薦之高科技,可用於改良或承修軍
品者。
八、符合特約供應及試製採購範圍內承修者。
前項之作業規定,由國防部另定之。
|
裝備修理超過本機構作業能量,或不能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時,除已授權
就地處置外,一律後送次高級修護單位。
前項後送應遵照左列規定辦理:
一、單位對不可用之裝備及零附件,經權責品質管制單位鑑定,確無修
理價值者,應按現行軍品報廢程序處理,另申請新品補充使用。
二、野戰保修(航修、場站)機構,對接收之待修裝備及零附件,經予
鑑定及修理,若無法修理時,應申請後送基地翻修(工廠)單位處
理。
三、根據需求合乎經濟維修之裝備,應納入年度修護計畫,以補充補給
存量。
|
各單位通用裝備之基地修護能量,由國防部就修護專業化原則指定軍種
建立,以達技術專精目標。
|
國軍裝備保修,應按各軍種年度修護計畫實施,其修護能量、計畫及進
度管制,均應納入各軍種後勤管制中心之資訊系統,並與國防管理中心
資訊系統連線作業。
|
第五章 檢查與報告
|
裝備檢查係各級主官(管)之職責,藉以了解其所屬裝備之妥善程度與
保養修護效率。
|
裝備檢查種類區分如左:
一、預防保養檢查:係裝備使用人或使用單位技術官兵於使用前後,執
行每日、每週、每月、每季、里程或時數之定期保養檢查勤務,其
檢查範圍,乃在對裝備之保管、維護、清潔、潤滑及使用情形等,
作有系統之檢查,進而排除故障、改進缺點、維持裝備妥善情況。
二、主官(管)裝備檢查:各級主官(管)必須親自參與檢查,區分定
期與不定期檢查兩種方式,藉以了解裝備妥善狀況及修護效率。
三、高級裝備檢查:係各總部、軍管部、海巡部、憲令部對其所屬部隊
、機構、廠庫等單位,每年度定期實施一次之裝備檢查,其目的在
瞭解各級指揮官是否達成上級命令或政策要求,藉以判斷國軍戰備
整備狀況,檢查範圍:包括各項裝備保養、各項設施維護狀況、現
行有關法令規章以及官兵士氣團隊精神等,為免高裝檢查流於形式
,對各項缺點,除深入檢討改進外,並應嚴究形成缺失之責任。凡
非由於政策與經費不足,而係執行不當與不力者,均應嚴予查處。
務求檢查與責任相結合,使檢查落實大效,並據以考核幹部辦理獎
懲,於檢查完畢後,綜合研判彙整,將結果報國防部備查。
四、特別檢查:含技術檢查、戰備檢查,以決定裝備妥善程度,供演習
或作戰前研判戰力之參考。
|
裝備檢查實施要領如左:
一、每次檢查前,須確定檢查目的,針對所要求標準,選定適當檢查種
類,充分準備後執行。
二、各類型裝備必須隨時保持戰備狀態,檢查時依據裝備妥善標準判定
缺點嚴重程度,以及檢查評分,不應著重表面之美觀,而忽視實質
之保養維護及穩定之妥善率。
三、裝備檢查執行要領詳如附表一。
四、裝備檢查以採取不定期檢查方式為主,以便獲得裝備真實使用狀況
與戰備程度。
五、裝備檢查應力求避免重複,可能時儘量合併實施。
六、檢查資料須及時切實加以綜合研判,根據研判結果,尋找缺點及形
成原因,採取適當措施,予以糾正,並呈報上一級單位核備。
七、保養維護,其最低標準應以達成當前任務為主,但須判斷未來任務
需要,不斷研究提高,以達到最高標準。
|
通用、專用裝備以及生產機器之檢查程序,由各總部、軍管部、海巡部
、憲令部視其特性自行訂頒實施。
不屬各總(司令)部之單位,應就其業務性質,依據本辦法之原則協調
有關業務支援之總(司令)部擬訂檢查程序辦理之。
|
第六章 考核與獎懲
|
國軍各級單位編制內裝備或奉准配賦使用之裝備,其單位保養修護考核
項目及考核重點如附表二。
國軍各技術勤務署(處)及各級保修機構,其保修業務考核項目及考核
重點如附表三。
|
各總部、軍管部、海巡部、憲令部年度高級裝備保養修護檢查,由國防
部視需要派員督導,並抽查基層單位裝備保養狀況。
|
各單位裝備保養修護檢查計畫,按裝備性能、技術手冊等規定自行訂定
之,並副本呈上一級單位備查。其實施成效,依權責辦理獎懲。
|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