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名稱: 非甲烷有機氣體排放量測定方法(以碳為基準)
時間: 中華民國084年06月27日

所有條文

1.適用性及原理
1.1 適用性
    此方法適用在測量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
    )之濃度,並以碳為濃度計算基礎的總非甲烷有機氣體(TotalGase-
     ous Nonmethane Organics ,TGNMO)。然而,排放管道中之有機粒
    狀物會干擾此項分析,因此採樣時在採樣器前端需要加裝粒狀物過濾
    器。對以碳為濃度計算基礎之 VOC  而言,此方法的最低偵測值為 5
    0ppm。如果煙道中同時含有及水蒸汽,則會在樣品中對T GNMO  之測
    值產生明顯的偏差,偏差的大小視及水蒸汽濃度而定。一般而言,濃
    度與水蒸汽濃度(以體積百分比表示)之乘積如果不超過 100,偏差
    就可以忽略。舉例來說,若一污染源之排氣中包含有 10 %和 10 %
    水蒸汽,TGNMO 測值之偏差就可以忽略;若一污染源之排氣中含有
    10%和 20 %水蒸汽,則在接近 TGNMO  檢測限值時,將會產生可觀
    的偏差。若事先知道廢氣的特性,而且了解偵測器對廢氣中的有機化
    合物直接反應,可用火焰離子偵測器(FID) 直接測量廢氣。如果甲
    烷氣體存在,甲烷亦可被測出。在下列情況下,FID 可以用來測量有
    機物重量濃度:
   (1)當只存在有一種化合物。
   (2)有機化合物只由氫和碳組成。
   (3)已知或可以測量化合物的相對比例,而且知道 FID對此化合物的應
      答狀況。
   (4)在污染設備前後之氣體混合性必須相同,而且僅評估污染物之相對
      濃度。
   (5)可用化合物的質量標準品來校正 FID。另一直接利用 FID  的例子
      是篩選方法(screening method)。若有足夠的資料對偵測器準確
      度提供大略的預測,FID 可以被用來測量未知氣體中揮發性有機氣
      體含量。在可容忍的不準確度下,若想要獲得的結果且不需要額外
      昂貴設備,FID 將為一個有用的工具。但若需要對廢氣做定性或定
      量的現場分析,也可使用氣相層析儀的火焰離子偵測系統進行試驗
      。
1.2 原理:
    污染源之排氣可在一定的採樣速率下,經由一個可加熱的過濾器及一
    個低溫的冷凝器抽取到一真空的採樣槽中。採樣完成後,分別分析冷
    凝器和採樣槽中之 TGNMO  含量,而後合併此二結果作為該排氣中之
    TGNMO 濃度。冷凝器部分有機物含量部分,必須先氧化非甲烷有機物
    (Nonmethaneorganic,NMO)為,並在一抽真空容器中定量收集排氣
    ;然後將還原為甲烷,再由 FID  偵測。在採樣槽部分的有機物含量
    則由注射一部分的樣品到氣體層析管柱中,從 CO、CO2、甲烷中分離
    出非甲烷有機氣體,然後將非甲烷有機氣體氧化成,再還原成甲烷,
    由 FID  偵測。這個方法可除去 FID  分析不同種類有機物時產生的
    雜訊。

2.設備
2.1 採樣系統
    採樣系統包括可加熱式採樣管、可加熱式過濾器、冷凝管、流速控制
    系統和採樣槽(圖一)。
2.1.1 可加熱式採樣管:外徑 6.4-mm(1/4in)的不銹鋼管附加熱系統,
      並能保持出口末端氣體溫度至少在 129℃(265 ℉)。採樣管應該
      在出口末端加裝一個熱偶溫度計來監視溫度。圖一顯示一個適當的
      採樣管。管口是L形連件加裝到採樣管前端開口,在另一側採樣管
      後方加裝一個熱偶溫度計。採樣管先用可加熱的膠帶包裹,然後用
      二層的玻璃纖維棉及一層鋁箔紙覆蓋以保持採樣管溫度。
      注意:若因安全考量而無法使用加熱系統;一種煙道內非加熱過濾
            器的採樣系統也是適合的。
2.1.2 濾紙固定器:內徑 25mm(15/16in)不銹鋼材質和附有 Viton  環
      不銹鋼支持隔板 的Gelman 濾紙固定器及其同等級者。
2.1.3 過濾加熱系統:由一內外層分離的金屬盒組成;內層附有加熱裝置
      的絕緣金屬,可使通過濾紙的氣體溫度維持在 121±3 ℃(250±5
      ℉)。
      圖二為一適合的加熱器。外殼是 102mm×280mm×294mm(4in×11i
      n ×11in) 的金屬盒。內層是 76mm×229mm ×241mm(3in ×9in
      ×9in) 的金屬盒。兩層間的空隙用 fiberfrax  絕緣材料加以隔
      絕,並用矽膠粒沿著盒子的上層周圍加以固定。一個用相同材料做
      成的可移動蓋子用來蓋住加熱室。
      內層盒子用 250  瓦之筒狀加熱器加熱,外部用不鏽鋼薄片加以保
      護。加熱器以一自動溫度調節控制器予以控制,設定溫度維持 121
      ℃,在過濾器前後位置均附加一個熱偶溫度計來監測氣體溫度。
2.1.4 冷凝器:外徑 9.5mm(3/8in) 之U型不銹鋼 316  管。圖三標出
      精確的U型管尺寸。U型管應用密度約為 0.11g/mL 之石英棉包裹
      住,當冷凝器置於佈滿乾冰之保溫器中時,U型冷凝管兩臂之間可
      能形成冰橋,致使冷凝管不易移動,可以在冷凝器兩臂間加一鋼板
      來改善此一問題。
2.1.5 閥:不銹鋼開關閥,控制採樣開始及結束。
2.1.6 計量閥:不銹鋼控制閥,控制樣品通過採樣系統的流速。
2.1.7 浮子流量計:不銹鋼連件之玻璃管,能測量 60 到 100mL/min  之
      氣體流速。
2.1.8 採樣槽:不銹鋼或鋁製成的樣品槽,容量最少四公升。
2.1.9 水銀壓力計或絕對壓力計:能測量壓力範圍 0  到 900mmHg,而誤
      差在 1mmHg  以內。
2.1.10  真空泵:能抽真空到絕對壓力 10mmHg 。
2.2 冷凝回收設備
    冷凝器中的有機物捕集回收系統包含有加熱源、氧化觸媒、非分散性
    紅外線(NDIR)分析儀和中間收集器(ICV)。 圖四為一典型系統配
    置圖,此系統應該能如 5.1  節所敘述氧化或回收樣品內之 TGNMO。
    主要設備有:
2.2.1 熱源:能夠加熱冷凝器(包括連接管)到 200℃。
      此系統建議使用加熱槍及管型加熱器。
2.2.2 加熱帶:能夠加熱除溼器和氧化觸媒間的連接管至 100℃。
2.2.3 氧化觸媒:一適當長度外徑 9.5mm(3/8in) 的 Inconcl600 管,
      內含直徑3.2mm(1/8in)之鋁丸,高 15 公分,其中包含 19 %之
      鉻成分。將該觸媒填充在觸媒管中央,並用石英棉填充兩端以固定
      觸媒,此觸媒管應垂直架在 650℃的管型高溫爐上。
2.2.4 除濕器:必須通過洩漏測試,並能從氣流中去除濕氣。
2.2.5 注射孔:一外徑 6.4mm(1/4in) 不銹鋼T型管,在T型管側邊並
      以橡膠塞加以防漏。
2.2.6 NDIR  偵測器:能偵測 0  到 5%之濃度,並能監測有機化合物從
      冷凝器氧化的程度。
2.2.7 流量控制閥:不銹鋼製,用來保持冷凝器之操作條件維持系統接近
      大氣壓力。
2.2.8 中間收集器(ICV) :不銹鋼或鋁製,應配備有快速接頭裝置,建
      議收集器體積至少要有六升的體積。
2.2.9 水銀壓力計或絕對壓力計:能測量壓力,範圍由 0  到 900mmHg,
      而誤差在 1mmHg  以內。
2.2.10  注射針筒:10ml  氣密式之玻璃注射管配備有一個合適針頭。
2.3 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儀: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儀是一具有迴流沖洗性
    的氣體層析儀;配備有氧化觸媒、還原觸媒和 FID。圖五和圖六為典
    型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儀的簡圖。根據 5.2  節所述,此半自動 GC/
    FID 分析儀應能:
   (1)從非甲烷有機氣體分別出 CO ,和甲烷。
   (2)將還原成甲烷,並可定量為甲烷。
   (3)將非甲烷有機氣體氧化成,還原到甲烷,並可定量為甲烷。
      分析儀主要包括了下列組件:
2.3.1 氧化觸媒:外徑 9.5mm(3/8in)適當長度的 Inconel 600 管,內
      含  19 %鉻的 3.2mm(1/8in) 鋁丸,長度為 5.1cm(2in)。觸
      媒填充至管中央,並以石英棉固定兩端,此觸媒管須垂直架立在65
       0℃的高溫爐上。
2.3.2 還原觸媒:外徑 6.4mm(1/4in) 長 7.6cm(3in) 的 Inconel
      管,內含 100  網目尺寸之純鎳粉,此觸媒管須垂直架立在 400℃
      管高溫爐上。
 2.3.3 分離管柱:分離管柱分為兩階段之不銹鋼管,第一階段是長 30cm
      (1ft),外徑 3.2mm(1/8in)之不銹鋼管,內含 60/80  網目之
       Un- ibeads1S,第二階段是長 61cm(2ft),外徑 3.2mm(1/8in
      )之不銹鋼管,內含 60/80  網目 CarbosieveG、Unibeads  和 C
      arbosie-ve  管柱。在第一次使用前,須在 200℃以載送氣體沖洗
      管柱 24 小時。
2.3.4 樣品注射系統:一個十孔GC樣品注射閥,連接一適當尺寸的樣品
      迴路到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儀(建議使用 1mL迴路)。
2.3.5 FID :一個 FID  要能符合下列規格
2.3.5.1 線性:如 5.2.3  節上所述之步驟,在操作範圍以內需有直線性
        反應(±5 %)。
2.3.5.2 範圍:甲烷測試濃度範圍可從 10 到 50000ppm ,信號調節器應
        可控制最低信號在全幅信號的 10 %。
2.3.6 資料記錄系統:可使用類比記錄器或數位積分系統,並能與 FID
      相容,以記錄分析結果。
2.4 其他分析配備
2.4.1 氣壓計:可使用水銀或無液體氣壓計或其它氣壓計,能夠測量大氣
      壓力,而誤差在 1mmHg  之內。
2.4.2 溫度計:能夠測量實驗室溫度,而誤差在 1℃以內。
2.4.3 真空泵:能夠抽真空到絕對壓力時之 10mmHg 。
2.4.4 注射器:10uL  和 50uL 液體注射器。
2.4.5 液體樣品注射組:316SSU 型管附加一個注射隔塞,如圖七所示。

3.試劑
3.1 採樣部分;採樣時應有:
3.1.1 碎乾冰。
3.1.2 粗石英綿:纖維直徑在 8  到 15μm  之間。
3.1.3 玻璃纖維濾紙:必須不含有機物質。
3.2 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部分;需要下列氣體:
3.2.1 載送氣體:純淨氦氣及氧氣(Zero級),(氧氣中之不得超過 1pp
      m ,碳氫化合物不得超過 1ppmC)。
3.2.2 燃料氣體:99.999%純淨氫氣(Zero  級)。
3.2.3 燃燒氣體:與偵測器要求相同之純淨空氣或氧氣(Zero  級)。
3.3 冷凝分析部分;需要下列氣體:
3.3.1 載送氣體,純淨空氣,有機物含量低於 1ppmC。
3.3.2 輔助氧氣,純淨氧氣,有機物含量低於 1ppmC。
3.3.3 己烷(Hexane):ACS 級,用於液體注射。
3.3.4 癸烷(Decane):ACS 級,用於液體注射。
3.4 校正
    對於所有校正氣體,製造商必須建議每筒氣體最長存放時間(即氣體
    濃度變化不會超過其認證濃度的±5 %的最長時間)。鋼瓶準備時間
    、認證有機氣體之濃度、和建議最久存放時間,均應標示於鋼瓶之上
    。本分析方法需要下列校正氣體:
3.4.1 氣化觸媒效率檢查之校正氣體:標準混合氣體,為空氣中含有 1%
      的甲烷。
3.4.2 FID 線性反應及非甲烷有機校正氣體:三種標準混合體為空氣中含
      丙烷濃度 20ppm、200ppm  及3000ppm 。
3.4.3 校正氣體:三種標準混合氣體,為空氣中含 50ppm、500ppm  及 1
      %。注意:混合氣體中非甲烷有機化合物的總量需少於 1ppm 。
3.4.4 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儀系統檢查校正氣體:需要下列四種混合氣體
      :
3.4.4.1 丙烷混合氣體:標準混合氣體,主要為空氣中含 50ppmCO、50pp
        m 甲烷、2 %的和 20ppm  丙烷。
3.4.4.2 正己烷:標準混合氣體,主要為空氣中含 50ppm  正己烷。
3.4.4.3 甲苯:標準混合氣體,主要為空氣中含 20ppm  甲苯。
3.4.4.4 甲醇:標準混合氣體,主要為空氣中含 100ppm 甲醇。

4.步驟
4.1 採樣部分:
4.1.1 清洗採樣設備:在冷凝器第一次使用前和每次使用後,都應該清洗
      乾淨並確定沒有污染物殘留。清洗及檢查工作可藉由下列方式進行
      :將冷凝器置於冷凝回收系統中,當作樣品處理。冷凝器應依 4.3
      .3  節所述方式加熱;當排氣中之濃度降到 10ppm  以下,冷凝器
      即可視為已清洗乾淨。當取樣後之冷凝器依 4.3.3  節所述回收處
      理後,此項檢查工作即可視需要,決定要否進行。
4.1.2 採樣槽抽真空作業方式和洩漏檢查:將採樣槽抽真空到絕對壓力 1
      0mmHg 以下,然後關掉樣品槽閥,放置 60 分鐘。如果採樣槽之真
      空度沒有改變,則其氣密程度可以被接受。抽氣和洩漏檢查可在實
      驗室或採樣現場進行,洩漏檢查結果應記錄在測試報告內。
4.1.3 採樣系統組合:在組合採樣系統前,用 U  型管水銀壓力計或絕對
      壓力計測量採樣槽真空度,並在此時記錄真空度、大氣溫度和大氣
      壓力。將採樣槽閥關閉,並組合採樣系統如圖一。將冷凝器本體置
      在乾冰中,冷凝器之進氣管接合處需在乾冰頂端上方 2.5cm  到 5
      cm  處。
4.1.4 採樣前之洩漏檢查:每次採樣前之洩漏檢查必須確實執行。先計算
      或測量從採樣管到採樣槽之間管線體積,在採樣系統組裝之後,連
      接採樣管尖端,並確定關閉通往採樣槽的閥門。而後打開真空泵並
      將整個採樣系統從採樣管尖端到採樣槽閥抽真空至 10mmHg 以下。
      關上清洗閥,關掉泵浦,最少等五分鐘後,再檢查採樣系統之真空
      度。以採樣速率1%的洩漏率為基礎時,利用 6.2 節可計算最大允
      許壓力變化。如果測得的壓力變化超過計算限值,則在開始採樣前
      先改正此項誤差,洩漏測試檢查的結果應記錄在測試報告內。
4.1.5 採樣程序操作:拔掉採樣管入口塞,將採樣管放入煙道內,讓採樣
      管和排煙管或煙道軸垂直。採樣管尖端應放在一個事先選定的煙道
      位置,該位置可代表煙道的平均氣流速度,此外採樣管入口應避開
      氣流行進方向。若煙道具負壓,採樣時應將採樣口以織布材料完全
      密封,避免採樣管附近漏氣。採樣管溫度控制器設定在 129℃(26
      5 ℉),濾紙溫度控制器設定121 ℃(250 ℉),採樣管和濾紙進
      入採樣口前必須先預熱約 30 分鐘。關掉採樣閥,打開清洗閥並開
      啟真空泵,設定流速在 60mL/min 到 100mL/min  間,用煙道氣體
      清洗採樣系統至少 10 分鐘,當採樣管末端出口和濾紙的溫度到達
      設定溫度時,就可以開始採樣。隨時檢查冷凝器周圍的乾冰量,若
      有需要則再加乾冰。採樣時,記錄下各項步驟之時間。開始採樣時
      應先關掉清洗閥及停止泵浦,打開採樣閥和採樣槽閥,並使用流量
      控制閥調整最適合的速率讓流體通過採樣系統進入採樣槽。採樣適
      時調整流量控制器使流速維持穩定(±10%),每 5  分鐘記錄採
      樣之真空度及流量計測值。進行採樣的時間應大於或等於規定的最
      低採樣時間。當時間到達或因為採樣槽真空度減少而使流速不能保
      持穩定時,就停止採樣。注意:在達到最低採樣時間之前,因流速
      不穩定,因而迫使採樣終止,可以做下列步驟:關掉採樣閥後,先
      從煙道中移開採樣管,再從採樣採樣系統中移開使用過的採樣槽(
      現場用 U  型管壓力計測試),並記錄在記錄紙上及進行現場測漏
      。當新的採樣槽接上之後,進行採樣直到超過最低採樣時間。
4.2 樣品保存
    採樣完成後,關掉流量控制閥,記錄最後採樣槽的真空度、溫度及大
    氣壓力,關掉採樣槽閥後,將採樣槽從採樣系統中移開。然後從流量
    計系統中移開冷凝器,扭緊冷凝器兩端的軸封,不包括從煙道到濾紙
    的採樣管,冷凝器應保存在乾冰中直到實驗室分析,此外應確定冷凝
    器及採樣槽的測試順序及標示是可加以辨識。
4.3 冷凝液回收
    見圖九設定載送氣體的流速,加熱觸媒到需要的操作溫度。
4.3.1 每日性能檢查:每天分析任何樣品前,先執行下列測試:
4.3.1.1 洩漏檢查:將載送氣體入口和流速控制閥關閉,在系統中安裝一
        乾淨的冷凝器、抽真空至低於 10mmH g絕對壓力以下。關掉真空
        泵閥和真空泵,監視系統壓力 10 分鐘,如果壓力變化小於 2mm
        Hg,則系統之密封性即可被接受。
4.3.1.2 系統背景測試:採樣回收閥調至排氣位置,分別調整載送氣體和
        輔助氧氣的流速至標準值 100mL/min及150mL/min 。此時,用一
        個 10mL 注射器自系統排氣處之樣品抽取孔抽取樣品,將此樣品
        注入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儀,測量濃度。若濃度低於 10ppm,此
        系統背景即可被接受。
4.3.1.3 氧化觸媒效能檢查:用 5.1.2  節所述之方法進行觸媒效能測試
        ,若不能達到此測試標準,則在採樣之前應確實地檢修整個系統
        。
4.3.2 冷凝器的清洗和採樣槽加壓程序:採樣完成後,冷凝器一般含有冷
      卻水、有機物及少量的採樣氣體,從煙道出來的氣體可能包含大量
      的,在樣品回收處理前必需先把從冷凝器去除,以減少分析時之干
      擾現象。之去除可藉著乾淨空氣清洗和在原採樣槽收集的氣體來完
      成。分析可從採樣槽和冷凝器開始,調整冷凝回收系統的四向閥到
      清洗位置,如圖九所示。關閉採樣槽閥,把採樣槽連接在採樣回收
      系統,把採樣回收閥轉到排氣位置,並將流量控制閥全部打開,而
      後將採樣槽抽到真空,然後關閉真空泵閥,打開採樣槽閥,並記下
      採樣槽之壓力。將乾冰冷卻冷凝器連接到回收系統,將採樣回收閥
      從排氣位置轉換到收集位置,開始第一次清洗。並調整流量控制閥
      去維持回收系統中之氣壓,繼續清洗直到抽氣中濃度低於 5ppm 。
      另一方法可從回收系統抽取出樣品,以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儀來分
      析樣品中的濃度,此步驟只須在 NDIR 感應達最低點時才做,用 1
      0mL 注射器抽取出樣品,注入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儀,分析濃度。
      完成清洗後,以乾淨空氣通過載送氣體旁路閥,增加採樣槽壓力約
      至 1060mmHg 絕對壓力。
4.3.3 冷凝液樣品回收部分:如圖十將 ICV  連接到採樣回收系統中,扭
      轉排氣口和收集口間的採樣回收閥在關的位置,而將流速控制閥和
      ICV 閥全開,將壓力計、連接管及 ICV  抽真空到 10mmHg 絕對壓
      力,而後關掉流速控制閥和真空泵閥。
      一開始輔助氧氣流進氧化觸媒的流速在 150 mL/min ,然後轉換四
      向閥到捕捉回收位置,並扭轉採樣回收閥到收集位置,系統現在應
      完成準備程序,如圖十。當壓力計或計量器開始顯示些微正壓力後
      ,打開流速控制閥,調整流速控制閥使系統內的大氣壓力維持在 1
      0 %的範圍內。
      現在將冷凝器從乾冰中移出,並使其升溫到大氣溫度,此時應注意
      NDIR  的感應。若 5  分鐘後,觸媒流出氣體的濃度仍低於 10,00
      0ppm,此時應停止輔助氧氣流入氧化觸媒。將冷凝液放入已預熱到
      200 ℃之高溫爐中,一旦加熱開始後,小心地注意 NDIR 的感應,
      確定觸媒流出氣體中之濃度不超過 50,000 ppm 。每當濃度超過50
      ,000ppm ,應立即補給輔助氧氣(流速 150mL/min)通過觸媒。
      當濃度降到 10,000ppm  之下後,開始加熱,採樣箱到冷凝器間的
      配管,此時可以用與加熱冷凝器一樣的高溫爐或輔助加熱源(如加
      熱槍)來加熱配管,加熱溫度不可超過 200℃。如果用加熱槍加熱
      ,沿著配管全部的長度從上游往下游徐徐加熱,重複此加熱方式三
      次。繼續回收分析直到濃度低於 10ppm,如 4.3.2節討論過的冷凝
      器清洗步驟。樣品回收完成後,用純淨空氣通過載送氣體旁路閥,
      保持 ICV  的氣壓大約在 1060mmHg 絕對壓力。
4.4 分析
    在操作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儀之前,必須先做一初期的性能測試。啟
    動分析儀必需執行必要的功能測試,使分析儀進入正確的工作順序;
    然後依照 5.2  節的設定步驟進行性能測試。只要性能測試成功地決
    定及非甲烷有機氣體之校正感度因數,就可依下列步驟進行分析:
4.4.1 每日操作和校正檢查:每一組樣品分析前和分析完後,或在每天的
      測試程序中,必須依據 5.3  節規定的步驟要做一標準氣體校正試
      測。若每日標準氣體校正測試的規範不能達到,就要在分析步驟前
      重複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儀性能測試(如 5.2  節所述)。
4.4.2 操作條件:載送氣體,氦氣的流速是 29.5mL/min 及氧氣的流速是
      2.2mL/min 。管柱烘箱加熱到 85 ℃,樣品從管柱中流出的順序是
      CO、甲烷、和非甲烷有機氣體。
4.4.3 回收冷凝樣品的分析:以樣品清洗樣品迴路後,然後注射樣品在已
      設定好的操作條件下,樣品中的的流出時間大約在 100  秒處,當
      偵測器在測得之後回到基線時,立刻轉換載送氣體流到反沖洗功能
      ,並把管柱溫度儘快地升到 195℃。一般而言,30mL/min  的流速
      是足夠將殘餘物質反沖出管柱,記下冷凝之有機物濃度測值(,以
      表示)和任何非甲烷有機氣體測值。而後將管柱烘箱溫度降回  85
      ℃,並準備下一個分析。每個樣品分析三次,記錄之平均值。
4.4.4 樣品槽分析:如 4.4.3  節討論的方法執行,但只須記錄非甲烷有
      機氣體(Ccm) 測值即可。
4.5 查核樣品(AuditSample)
    在分析一般樣品的同時,也以相同的測試分析方法測試一組兩個相同
    的查核樣品。查核樣品之主要目的是評估分析者的技術和儀器校正情
    形。所有的樣品要有相同的分析人員、分析試藥和分析系統。計算查
    核樣品中之濃度時(以 ppm  來表示),必須根據查核樣品說明書內
    所描述的樣品體積。分析者測試的查核樣品濃度必須在其真實濃度的
    20%範圍內,才算合格。如果其結果不在 20 %之範圍內,則此分析
    者必須重新測試,直到分析過程中之問題解決為止。

5.校正與操作檢查
  應保留每項工作的執行記錄
5.1 冷凝回收設備的初次性能檢查設備在第一次操作前、停機六個月以上
    、任何重大的修正後或在規定的期間都須執行此測試。
5.1.1 載送氣體和輔助氧氣空白檢查:用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儀對每一新
      的載送氣體或輔助氧氣鋼瓶做污染檢查,分析鋼瓶內氣體之純度並
      依照 4.4.3  節的步驟分析,測試甲烷、CO、及非甲烷有機氣體的
      濃度,總濃度須低於 5ppm 才算合格。
5.1.2 觸媒效能檢查:把一乾淨的冷凝器安裝在回收系統,並和一高濃度
      之甲烷標準氣體筒鋼瓶連接,設定四向閥在回收位置,然後在回收
      系統附上一個 ICV。將系統回收閥扭轉在排氣口位置,並將流量控
      制閥和 ICV  閥全開,將氣壓計或計量器連結配管,將 ICV  抽真
      空到 10mmHg 絕對壓力,而後關掉流量控制閥和真空泵閥。在 NDI
      R 應答穩定後,轉換樣品回收閥從排氣位置到收集位置,當壓力計
      或計量器偵測到些微的絕對壓力時,打開流量控制閥,持續調整流
      量使系統內的空氣壓力保持在 10 %的大氣壓力範圍內。同一般的
      方法繼續收集樣品,直到 ICV  充滿到計量器顯示 300mmHg。關掉
      ICV 閥,並從系統中移走 ICV。採樣回收閥調至排氣位置,使回收
      系統回復到它正常的載送氣體和操作條件。分析之後利用非甲烷有
      機氣體分析儀分析 ICV的,若濃度在甲烷標準濃度 2%範圍內,則
      觸媒效能即可接受。
5.1.3 系統性能檢查:組合一個液體樣品注入設備,如圖七。把該設備放
      入冷凝回收系統以取代冷凝器,並設定載送氣體和輔助氧氣流速到
      正常操作範圍。將一個已抽真空的 ICV  放置到此系統中,轉換排
      氣位置到收集位置,藉由通往注射設備的載送氣體和氧化觸媒,注
      射液體樣品到注射器中(請參考 5.1.3.1  到 5.1.3.4)。依 4.3
      .3  節的方法操作冷凝器之回收系統,測量最後的 ICV  壓力,然
      後分析容器中濃度。每一次注射,均使用 6.6  節的公式來計算回
      收率。
      若三次相同體積之液體注射之平均回收率在 100±10%範圍內,而
      且其相對標準偏差(如 6.9  節所敘述)低於 5%,則此執行測試
      即可被接受。以下為液體注射之有機溶劑及體積:
      5.1.3.150μL己烷
      5.1.3.210μL己烷
      5.1.3.350μL癸烷
      5.1.3.410μL癸烷
5.2 最初的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儀性能測試
    在第一次操作系統前、停機六個月以上、及任何重大的系統維修後,
    必須做此性能測試。
5.2.1 氧化觸媒效能檢查:關掉或轉移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儀還原觸媒,
      使其不在系統中。重複注入三次最高濃度的甲烷標準品(依 3.4.1
      節規定),若 FID測出甲烷的濃度低於原有甲烷濃度 1%時,則氧
      化觸媒效率及操作即可被接受。
5.2.2 還原觸媒效能檢查:在不加熱或移開氧化觸媒及加熱還原觸媒時,
      重覆注入三次最高濃度的甲烷標準品(如 3.4.1  節所述)。此外
      ,在同樣的正常操作狀況下(即此二觸媒正常運作),重覆分析高
      濃度甲烷標準品三次。如果此二種狀況所得到的結果,其誤差在 5
      %以內,則還原觸媒的操作即可被接受。
5.2.3 分析儀線性檢查和非甲烷有機氣體校正:操作氧化觸媒及還原觸媒
      時,可用 3.4.2  節敘述的丙烷標準品來進行分析儀的線性檢查。
      重覆注入三次相同體積之校正氣體,然後計算每種氣體的平均感度
      因數(面積/ppmC) 及所有感度因數數的平均值。若每一校正氣體
      的平均感度因數在總平均值的 2.5  %範圍內及相對標準偏差(如
      6.9 節所述)低於 2%,則儀器的線性即被接受。此外,記錄丙烷
      感度因數的總平均值,並當作非甲烷有機氣體校正感度因數(CO2
      )使用 3.4.2節的標準品來重覆此測試。每種氣體重覆注入三次,
      然後計算每種氣體的平均感度因數(面積/ppmC) 及所有感度因數
      值的平均值。記下感度因數的總平均值,並當作校正感度因數(CO
      2)。
      若每種校正氣體的平均感度因數在總平均值的 2.5. %範圍內及相
      對標準差低於 2%,則線性即可被接受。必須在值的±10%範圍內
      。
5.2.4 系統性能檢查:將 3.4.4  節所敘述的各種標準氣體,重覆三次注
      入相同體積之氣體,來檢查管柱的分離性和分析儀的總性能。若每
      種氣體的測量非甲烷有機氣體值(三次分析之平均值)其差異在 5
      %範圍內,分析儀之性能即可被接受。
5.3 每日校正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儀
5.3.1 感度因數:重覆三次注入相同體積之高濃度校正氣體(如 3.4.3節
      ),計算平均感度因數,若計算之感度因數在最初性能測試所計算
      的的 5%範圍內,則系統操作即可被接受。利用每日感度因數(CO
      2)進行分析儀的校正和計算 ICV  樣品中的濃度。
5.3.2 非甲烷有機氣體感度因數:重覆三次注入相同體積的混合丙烷校正
      氣體(如 3.4.4.1  節),計算平均非甲烷有機氣體反應係數。若
      計算之感度因數在最初性能測試所計算之RF非甲烷有機氣體的 5%
      範圍內,則系統操作可被接受。利用每日反應係數(DRF 非甲烷有
      機氣體)來進行分析儀校正和計算採樣槽的非甲烷有機氣體濃度。
5.4 採樣槽與 ICV  體積
    氣體採樣槽的體積必須先測定出。測定採樣槽和 ICV  體積是先秤空
    筒重量,然後用去離子蒸餾水充滿,再秤充滿去離子蒸餾水的桶重,
    並記錄結果,精稱至 5g 。此外,也可以量測充滿採樣槽去離子蒸餾
    水之體積,精量稱至 5mL。

6.計算
  所有的方程式都使用絕對壓力,氣壓表測出的壓力加上大氣壓力就是絕
  對壓力。
6.1 符號說明
    C =排氣中總非甲烷有機氣體濃度,ppmC
    Cc=計算排氣中所得的冷凝有機物(冷凝器中)濃度,ppmC
    Ccm =冷凝器 ICV  中測得的濃度,ppm
    Ct=計算排氣中所得的非冷凝有機物濃度(採樣槽),單位=ppmC
    Ctm =採樣槽測定的濃度(非甲烷有機氣體分析儀),
    單位=ppmNMO
    F =採樣流率,mL/min
    L =注射液體的體積,μL
    M =注射液體分子量,g/g-mole
    Mc=排氣中總非甲烷有機氣體重量濃度,mgC/
    N =注射液態化合物之含碳數(癸烷,N=10;已烷,N =6)
    Pf=中間收集器的最終壓力,mmHg  絕對壓力
    Pb=氣壓計的壓力,cmHg
    Pti =採樣前氣體採樣槽的壓力,mmHg絕對壓力
    Pt=採樣後,加壓前,氣體採樣槽的壓力,mmHg  絕對壓力
    Ptf =加壓後氣體採樣槽最終壓力,mmHg絕對壓力
    Tf=中間收集器的最後溫度,K
    Tti =採樣前採樣槽溫度,K
    Tt=採樣完成後採樣槽溫度,K
    Ttf =加壓後採樣槽溫度,K
    V =採樣槽體積,m3
    Vt=系統體積,mL
    Vv=中間收集器體積,m3
    Vs=採樣氣體體積,dsm3
     n=資料點數目
     q=在分析中,中間收集器的分析注射總數(其中 K=注射數,1...
        ..q)
     r=在分析中,採樣槽的分析注射總數(其中 j=注射數,1.....r
        )
    Xi=個別測值
     X=平均值
    ρ=注射液體的密度,g/mL
    θ=洩漏檢查時間,min
   △P=可允許的壓力變化,mmHg
6.2 可允許的壓力變化
    針對洩漏測試檢查,計算採樣的氣體體積:

              FPb θ
    △P =0.01───  (式1)
                Vt

6.3 樣品體積
    每次測試中,計算採樣的氣體體積:

                 Pt  Pti
    Vs=0.3857V [─-──]      (式2)
                 Tt   Tti


6.4 不可冷凝有機物
    每個採樣槽,測定分冷凝有機物的濃度(ppmC):

             Ptf
            ───
             Ttf        1  r        (式3)
    Ct= [─────] [─  C tmj]
           Pt    Pti    r j=1
          ──-──
           Tt    Tti

6.5 冷凝有機物
    測定每個冷凝器的有機物濃度(ppmC):

              VvPf  1 q
    C =0.3857── [─C cmk]  (式4)
              VsTf  q k=1

6.6 總非甲烷有機氣體
    利用下面的方程式測定每次測試中總非甲烷有機氣體濃度:

    C =Ct+Cc (式5)

6.7 總非甲烷有機氣體質量濃度
    利用下面的方程式測定每次測試中總非甲烷有機氣體質量濃度(以碳
    來表示):
    Mc=0.4993C (式6)

6.8 回收百分率
    利用下面的方程式計算液體注射到冷凝回收系統的回收百分率。

                      M  Mv Pt Ccm
    回收百分率=1.604 ──────  (式7)
                      L  P  TF  N

6.9 相對標準偏差

              ┌───────
              │       _
          100 │(Xj-X)^a
    RSD =─  │──────
          X     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