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名稱: 通訊傳播基本法
時間: 中華民國105年11月9日

所有條文

為因應科技匯流,促進通訊傳播健全發展,維護國民權利,保障消費者利
益,提升多元文化,平衡城鄉差距,特制定本法。
〔立法理由〕
一、宜花東及金馬澎離島地區數位落差嚴重,4G行動寬頻各大都會區已邁
    入商轉,宜花東及金馬澎離島地區卻仍遲遲無法達到全境覆蓋,因此
    為改善數位落差,落實電信普及、通訊傳播建設,主管機關應將偏鄉
    建設納入優先考量,以達成區域均衡。
二、103年 NCC拍賣4G頻譜所得高達1,186億餘元,惟4G業者陸續開台卻皆
    以商業考量將都會區列為優先建置,為平衡通訊傳播之城鄉差距,特
    修正本條例,使主管機關有法令依據,未來通訊傳播政策類似頻譜拍
    賣等計畫優先將偏鄉建設納入商轉條件,以促進通訊傳播之區域平衡
    發展。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通訊傳播:指以有線、無線、衛星或其他電子傳輸設施傳送聲音、影
    像、文字或數據者。
二、通訊傳播事業:指經營通訊傳播業務者。

為有效辦理通訊傳播之管理事項,政府應設通訊傳播委員會,依法獨立行
使職權。
國家通訊傳播整體資源之規劃及產業之輔導、獎勵,由行政院所屬機關依
法辦理之。

政府應設置通訊傳播監督管理基金,以支應通訊傳播監理業務所需各項支
出。

通訊傳播應維護人性尊嚴、尊重弱勢權益、促進多元文化均衡發展。

政府應鼓勵通訊傳播新技術及服務之發展;無正當理由,不得限制之。
通訊傳播相關法規之解釋及適用,應以不妨礙新技術及服務之提供為原則
。

政府應避免因不同傳輸技術而為差別管理。但稀有資源之分配,不在此限
。

通訊傳播技術規範之訂定及相關審驗工作,應以促進互通應用為原則。

通訊傳播事業對於消費之必要資訊應予公開並提供公平合理之服務,以保
障消費者權益。

通訊傳播稀有資源之分配及管理,應以公平、效率、便利、和諧及技術中
立為原則。

政府應採必要措施,促進通訊傳播基礎網路互連。
前項網路互連,應符合透明化、合理化及無差別待遇之原則。

政府應配合通訊傳播委員會之規畫採必要措施,促進通訊傳播之接近使用
及服務之普及。

通訊傳播委員會每年應就通訊傳播健全發展、維護國民權利、保障消費者
利益、提升多元文化、弱勢權益保護及服務之普及等事項,提出績效報告
及改進建議。
改進建議涉及現行法律之修正者,通訊傳播委員會應說明修正方針及其理
由。
前項績效報告、改進建議,應以適當方法主動公告之並送立法院備查。

遇有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或有發生之虞時,政府基於公共利益,得要求通
訊傳播事業採取必要之應變措施。

為提升通訊傳播之發展,政府應積極促進、參與國際合作,必要時,得依
法委託民間團體辦理。

政府應於通訊傳播委員會成立後二年內,依本法所揭示原則,修正通訊傳
播相關法規。
前項法規修正施行前,其與本法規定牴觸者,通訊傳播委員會得依本法原
則為法律之解釋及適用;其有競合者,亦同。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立法理由〕
  本法之施行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