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名稱: 消防法
時間: 中華民國112年6月21日
立法沿革: 中華民國112年6月2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200052791號令修正公布第1條 、第 3條、第7條、第11條、第13條、第15條之2、第18條、第36條至第40 條、第 42條、第42條之2、第43條、第46條;增訂第11條之1、第13條之1 、第 15條之5、第15條之6、第19條之1、第26條之1、第35條之1、第35條 之 2、第42條之3、第42條之4;刪除第45條條文,施行細則,由中央主管 機關定之
法規體系: / 行政 / 內政 / 消防

歷史沿革

1. 中華民國74年11月29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6014號令制定公布全文32條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2. 中華民國 84年8月1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5956號令修正公布全文47條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3. 中華民國89年7月5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8900166170號令修正公布第 3條、 第27條、第28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4. 中華民國94年2月2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400014091號令修正公布增訂第1 5條之1、第42條之1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5. 中華民國96年1月3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500186541號令修正公布第9條條 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6. 中華民國99年5月19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900123141號令修正公布第 6條 、第35條及第37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7. 中華民國99年12月8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900331451號令修正公布增訂第 15條之2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8. 中華民國100年5月4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000085311號令修正公布第14條 、第41條;增訂第14條之1、第41條之1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9. 中華民國100年12月2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000283821號令修正公布第12 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10. 中華民國106年1月18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600005901號令修正公布第9條 、第19條、第30條及第38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11. 中華民國108年1月7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800002091號令修正公布第 5條 、第30條、第32條、第36條及第40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12. 中華民國108年11月13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800123541號令修正公布第15 條、第19條、第27條及第四章章名;增訂第15條之3、第15條之4、第20條 之1、第21條之1、第27條之1、第42條之2及第43條之1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13. 中華民國111年5月1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100039311號令修正公布第9條 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14. 中華民國112年6月2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200052791號令修正公布第1條 、第 3條、第7條、第11條、第13條、第15條之2、第18條、第36條至第40 條、第 42條、第42條之2、第43條、第46條;增訂第11條之1、第13條之1 、第 15條之5、第15條之6、第19條之1、第26條之1、第35條之1、第35條 之 2、第42條之3、第42條之4;刪除第45條條文,施行細則,由中央主管 機關定之

法規異動

修正

從事防焰物品或其材料製造、輸入處理或施作業者,應向中央主管機關登
錄之專業機構申請防焰性能認證,並取得認證證書後,始得向該專業機構
申領防焰標示。
防焰物品或其材料,應經中央主管機關登錄之試驗機構試驗防焰性能合格
,始得附加防焰標示;其防焰性能試驗項目、方法、設備、結果判定及其
他相關事項之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主管機關得就防焰物品或其材料,實施不定期抽樣試驗,業者不得規避、
妨礙或拒絕。
第一項所定防焰性能認證之申請資格、程序、應備文件、審核方式、認證
證書核(換)發、有效期間、變更、註銷、延展、防焰標示之規格、附加
方式、申領之程序、應備文件、核發、註銷、停止核發及其他應遵行事項
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所定專業機構辦理防焰性能認證、防焰標示製作及核(換)發、第
二項所定試驗機構試驗防焰性能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擔;其收費項目及
費額,由各該機構擬訂,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
第一項、第二項所定專業機構及試驗機構,其申請登錄之資格、程序、應
備文件、審核方式、登錄證書核(換)發、有效期間、變更、廢止、延展
、執行業務之規範、資料之建置、保存與申報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
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理由〕
一、第一項由原條文第十一條第三項移列修正。鑑於目前從事防焰物品或
    其材料製造、輸入、處理或施作之業者眾多,為有效管理防焰性能認
    證廠商,並提升國內防焰物品或其材料產業水準,經參酌日本消防法
    施行規則第四條之五及本法第十二條規定,採有效運用民力參與防焰
    性能認證之機制,爰第一項定明業者申請防焰性能認證由中央主管機
    關登錄之專業機構辦理審查申請人是否具從事防焰物品或其材料製造
    、輸入、處理或施作之能力,合格者發給防焰性能認證合格證書,取
    得該證書者方具有向該專業機構申領防焰標示之資格。另因專業機構
    辦理之認證非屬行政委託,其認證過程動支之人力、設備、場地與經
    費,均由專業機構負擔。
二、為有效運用民力,並考量中央主管機關無相關經費建置專責防焰性能
    試驗機構,經參酌日本消防法施行規則第四條之五及本法第十二條規
    定,爰第二項前段定明由中央主管機關登錄之試驗機構辦理防焰物品
    或其材料之防焰性能試驗,經試驗合格之產品,方具有附加防焰標示
    之資格;後段定明試驗項目、方法等事項授權由中央主管機關另定標
    準規範。
三、第三項定明主管機關得對防焰物品或其材料實施不定期抽樣試驗,且
    業者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以確保其防焰性能之品質。
四、第四項定明授權中央主管機關就防焰性能認證之申請資格、程序等事
    項另定辦法規範。
五、考量認證及試驗業務,係廠商基於私法關係,依其需求自主申請之性
    質,非公權力之執行,認證或試驗所需費用應由申請認證或試驗之廠
    商自行負擔,並向具一定資格之專業機構、試驗機構支付,無涉政府
    規費收繳事項,爰第五項定明辦理防焰性能認證、申領防焰標示及防
    焰性能試驗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擔,並自行向各該機構繳納。又該等
    機構依據其申請登錄之業務範圍,執行認證或試驗業務,並以機構名
    義發給認證證書或試驗報告書,其認證或試驗運作所需經費皆由辦理
    認證或試驗所得支應,相關收入尚無應予繳庫問題,併予敘明。
六、為確保專業機構或試驗機構確具足以辦理防焰性能認證、防焰標示製
    作及核發或防焰性能試驗等技術作業及能力,爰參照商品檢驗法第十
    三條第二項及本法第十二條第六項規定,於第六項定明授權中央主管
    機關就專業機構及試驗機構申請登錄之資格、程序等事項另定辦法規
    範。

高層建築物之防災中心或地下建築物之中央管理室,應置服勤人員,並經
主管機關或經中央主管機關登錄之專業機構施予一定時數之訓練,領有合
格證書,始得充任;任職期間,並應定期接受複訓。
前項主管機關施予服勤人員訓練之項目、一定時數、講師資格、測驗方式
、合格基準、合格證書核發、資料之建置與保存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
,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所定專業機構,其申請登錄之資格、程序、應備文件、審核方式、
登錄證書核(換)發、有效期間、變更、廢止、延展、執行業務之規範、
資料之建置、保存與申報、施予服勤人員訓練之項目、一定時數及其他應
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管理權人應於服勤人員遴用之次日起十五日內,報請第一項建築物所在地
主管機關備查;異動時,亦同。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為強化高層建築物之防災中心或地下建築物之中央管理室服勤人員因
    應火災發生狀況之判斷及應變能力,結合建築物之軟、硬體設備功能
    ,有效監控火災發生狀況,以採取必要之應變措施,爰參照日本東京
    都火災預防條例增訂本條。
三、第一項所定服勤人員之初訓及複訓辦理方式,參照修正條文第十三條
    所定防火管理人訓練模式,由主管機關或由中央主管機關登錄之專業
    機構辦理。
四、第二項定明主管機關施予訓練之項目、時數等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
    另定辦法規範。
五、第三項定明登錄之專業機構資格、程序、應備文件等事項,由中央主
    管機關另定辦法規範。
六、第四項規範服勤人員於遴用或異動後一定期限內,應報請主管機關備
    查,以瞭解服勤人員之執勤情形,俾利確認其是否接受訓練。

第十五條第一項所定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或處理場
所之起造人應將該場所之位置、構造及設備圖說,送請場所所在地主管機
關審查完成後,始得向主管建築機關申報開工。
前項所定場所依建築法規定申請使用執照時,主管建築機關應會同前項辦
理審查之主管機關檢查其位置、構造及設備合格後,始得發給使用執照。
儲存液體公共危險物品之儲槽起造人依前項規定申請使用執照前,應經中
央主管機關許可之專業機構完成檢查,並出具合格證明文件。
前項儲槽達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一定規模者,其管理權人於開始使用後,應
委託前項之專業機構實施定期檢查,作成紀錄,並至少保存五年;公告生
效前已設置之儲槽,應自公告生效之日起五年內完成初次定期檢查。主管
機關得派員查核。
前二項儲存液體公共危險物品之儲槽檢查項目、方式、合格基準、定期檢
查頻率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三項所定專業機構,其申請許可之資格、程序、應備文件、審核方式、
設備器具、許可證書核(換)發、有效期間、變更、廢止、延展、執行業
務之規範、資料之建置、保存與申報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
管機關定之。
第四項達一定規模應實施定期檢查之儲存液體公共危險物品之儲槽,中央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另有定期檢查規定者,依其規定辦理。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第一項與第二項將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處理場所
    設置標準暨安全管理辦法第十條第一項及第二項規定提升至法律位階
    ,俾符合法律保留原則。
三、起造人向主管建築機關申報開工前,即將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
    氣體之製造、儲存或處理場所之位置、構造、設備圖說送請場所所在
    地主管機關審查完成,以利工程之順利進行,爰為第一項規定。
四、第二項參照建築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定明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
    氣體之製造、儲存或處理場所,申請使用執照,主管建築機關應會同
    第一項辦理審查之主管機關檢查其位置、構造及設備。
五、第三項將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處理場所設置標準
    暨安全管理辦法第十條第三項有關儲槽完工檢查規定,提升至法律位
    階,以符法律保留原則,至所稱專業機構,指得辦理「儲存液體公共
    危險物品儲槽檢查」之專業機構。另公共危險物品儲槽之檢查,係於
    儲槽起造人向主管建築機關申請使用執照前,由專業機構先行進行檢
    查,確認完整性無虞後,提供主管建築機關及主管機關作為准駁依據
    ,其非以專業機構之名義獨立對外行使公權力,而係於協助行政機關
    完成公共任務,屬行政助手性質,併予敘明。
六、現行儲存液體公共危險物品之儲槽,於完工委託專業機構檢查後,並
    無後續定期檢查之規範,為確保此類儲槽之安全,爰參照石油管理法
    第三十三條第二項規定,於第四項定明儲槽定期檢查相關規定。至「
    一定規模以上」,參照內政部儲存液體公共危險物品儲槽自主定期檢
    查行政指導綱領規定,以公告方式定之。另有關既設儲槽應於中央主
    管機關公告生效之日起五年內完成初次檢查之落日條款,係參考經濟
    部石油管理法授權訂定之石油業儲油設備設置管理規則第二十七條第
    四項及美國石油協會(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API)制定
    之API653 (Tank Inspection, Repair, Alteration, and Reconstr
    uction)6.4.2 Inspection Intervals有關油槽內部定期檢查年限之
    規定訂定之。
七、第五項定明儲存液體公共危險物品之儲槽之檢查項目、合格基準等事
    項,由中央主管機關另定辦法規範,其內容將參考內政部儲存液體公
    共危險物品儲槽自主定期檢查行政指導綱領及國內外儲槽定期檢查相
    關規範(如石油業儲油設備設置管理規則及美國石油協會API653等)
    。
八、第六項定明經許可檢查儲存液體公共危險物品之儲槽之專業機構,其
    申請許可資格、程序等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另定辦法規範。
九、其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對液體公共危險物品儲槽另定有定期檢查
    規定者,宜優先適用其規定辦理,爰為第七項規定。

製造、儲存及處理公共危險物品合計達管制量三十倍以上場所之管理權人
,應遴用保安監督人及保安檢查員辦理下列事項:
一、責由保安監督人訂定消防防災計畫後,由管理權人報請場所所在地主
    管機關備查,並依該計畫執行有關危險物品管理必要之業務。
二、責由保安檢查員執行構造、設備之維護及自主檢查等事項。
保安監督人應為前項場所之管理或監督層次人員,其與保安檢查員應經中
央主管機關登錄之專業機構施予一定時數之訓練,領有合格證書,始得充
任;任職期間,並應定期接受複訓。
前項所定專業機構,其申請登錄之資格、程序、應備文件、審核方式、登
錄證書核(換)發、有效期間、變更、廢止、延展、執行業務之規範、資
料之建置、保存與申報、施予保安監督人與保安檢查員訓練之項目、一定
時數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之管理權人應於保安監督人及保安檢查員遴用之次日起十五日內,
報請第一項場所所在地主管機關備查;異動時,亦同。
依第十三條規定遴用之防火管理人具備第二項所定保安監督人資格者,得
兼任第一項規定之保安監督人。
依第十三條第一項規定訂定之消防防護計畫已納入消防防災計畫內容者,
管理權人得免依第一項規定責由保安監督人訂定消防防災計畫。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將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處理場所設置標準暨安全
    管理辦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保安監督人之規定,提升至法律位階,爰為
    第一項、第二項及第四項規定。又考量公共危險物品製造、儲存或處
    理場所之構造及設備之維護、自主檢查及安全管理等事項,應由具備
    專業知識之人員執行處理,故參考日本消防法第十四條規定,於第一
    項第二款規範應由管理權人遴用保安檢查員,以執行第一項序文場所
    之構造、設備維護及自主檢查等事項,並分別於第二項及第四項定明
    其與保安監督人訓練及異動應報備查之規定。
三、第三項定明辦理保安監督人及保安檢查員訓練之專業機構,其申請登
    錄之資格、程序等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另定辦法規範。
四、現行製造、儲存或處理公共危險物品合計達管制量三十倍以上場所,
    其管理權人可能需同時遴用防火管理人及保安監督人,並分別訂定消
    防防護計畫及消防防災計畫。考量防火管理人如經訓練合格具有保安
    監督人資格,得由同一人兼任保安監督人,爰定明第五項。
五、另考量消防防護計畫係就整廠區之防火管理事項規範之,而公共危險
    物品場所可能僅為廠區之一部分,有關消防防災計畫之訂定,亦以該
    公共危險物品區域範圍為主,故如消防防護計畫已納入廠區內公共危
    險物品場所之防災管理事項,管理權人得免再依第一項規定訂定消防
    防災計畫,爰定明第六項。

下列場所發生火災、爆炸、公共危險物品或可燃性高壓氣體漏逸時,管理
權人應立即依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並公告之對象、方式及內容完成通報:
一、石油煉製業、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合成樹脂及塑膠製造業、塑膠製
    品製造業之廠區。
二、製造、儲存或處理公共危險物品合計達管制量三千倍以上或其他經主
    管機關公告之廠區。
主管機關之人員、車輛及裝備進入前項場所時,該場所之管理權人及現場
人員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九十九年十月三日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嘉義塑膠二廠因熱媒
    油外洩引發火災,且台塑六輕近十年發生三十餘起漏逸或火災事件,
    相關公共安全問題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因是類塑膠、石化等工廠之廠
    區面積廣大,蒸餾、精煉及摻配製程複雜,並以多棟廠房、工作建物
    及配管連接方式運作,製程中甚多易燃物質或危險物品,一旦發生火
    災、爆炸、公共危險物品或可燃性高壓氣體洩漏時,易擴大燃燒且不
    易撲滅,為免是類工廠延遲通報造成火勢擴大,影響公共安全,有必
    要課予其管理權人於上開災情發生時,應立即依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並
    公告之對象、方式及內容完成通報搶救之義務,爰為第一項規定如下
    :
    (一)序文所定「漏逸」,指公共危險物品或可燃性高壓氣體非經正
          常之孔隙、裂縫或其他管道而使物質逸出,並與空氣接觸。
    (二)第一款之場所業別,為石油管理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六款、行政
          院主計總處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編號一八一0、一八四一
          、二二0)之石油煉製業、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合成樹脂及
          塑膠製造業、塑膠製品製造業。
    (三)第二款之製造、儲存或處理公共危險物品合計達管制量三千倍
          以上之廠區,因作業場所規模較大,公共危險物品製造、儲存
          或處理設施設備繁多,且存有大量公共危險物品,故亦課予場
          所管理權人通報義務。至公共危險物品之管制量,則依公共危
          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處理場所設置標準暨安全管
          理辦法規定。另上述以外製造、儲存或處理公共危險物品之場
          所,有必要授權主管機關依地區特性決定是否納入規範,爰併
          授予主管機關公告之規定。
三、為避免主管機關前往石油煉製業等之廠區搶救時,該場所人員有規避
    、妨礙或拒絕情事,爰於第二項定明相關人員之義務。

火災受害人或利害關係人得向主管機關申請火災證明或火災調查資料。
申請前項火災證明或火災調查資料之程序、範圍、資格限制、應備文件、
審核方式、期間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有關申請火災證明及該證明內容之規定,係定於本法施行細則第二十
    七條,因事涉人民權益,爰提升位階納入本法規範。
三、為利火災受害人或利害關係人知悉及申請涉自身之火災相關資訊,爰
    定明第一項得申請火災證明或火災調查資料之規定。
四、第二項授權申請火災證明或火災調查資料之範圍等事項由中央主管機
    關另定辦法規範。

違反第十九條之一第一項規定,未立即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對象、方式
或內容完成通報者,處管理權人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違反第十九條之一第二項規定,規避、妨礙或拒絕主管機關之人員、車輛
或裝備進入場所者,處管理權人或行為人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
鍰。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配合修正條文第十九條之一規定,增訂違反之處罰規定。
三、為避免修正條文第十九條之一第一項所列場所於發生災害時,因管理
    權人未立即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對象、方式或內容完成通報造成火
    勢擴大,致引起後續環境污染、鄰近居民恐慌與生活不便,甚至必須
    撤離或安置等問題,而付出重大社會成本,爰第一項定明對未立即依
    規定完成通報之管理權人處以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之高額
    罰鍰,以達嚇阻之效。
四、為避免主管機關前往石油煉製業等之場所搶救時,該場所人員有規避
    、妨礙或拒絕情事,爰第二項定明對規避、妨礙或拒絕主管機關之人
    員、車輛或裝備進入場所者,處管理權人或行為人新臺幣二萬元以上
    十萬元以下罰鍰。至於個案中係以管理權人或行為人為裁罰對象,則
    視管理權人對行為人是否負有指揮監督之責,以及管理權人是否已盡
    排除行為人所為規避、妨礙或拒絕相關人、車或裝備進入場所之責任
    等各項主、客觀情形而定,併予說明。

主管機關或電信事業人員違反第十八條第四項規定,無正當理由洩漏其經
辦相關作業之過程或所知悉資料之內容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
下罰鍰。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參考精神衛生法第八十三條罰鍰額度,定明主管機關或電信事業人員
    違反修正條文第十八條第四項規定之罰責。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改
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一、零售業者違反第十五條之二第一項規定,未置領有合格證書之安全技
    術人員。
二、管理權人違反第十五條之五第四項規定,未委託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之
    專業機構實施儲槽定期檢查,或未依規定期限完成初次定期檢查,或
    儲槽定期檢查紀錄未至少保存五年。
三、第十五條之五第四項規定之儲槽經專業機構實施定期檢查之結果,不
    符同條第五項所定辦法中有關合格基準之規定。
四、專業機構未依第十五條之五第五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檢查項目、方式、
    合格基準、定期檢查頻率之規定檢查,或為不實檢查紀錄。
五、專業機構違反第十五條之五第六項所定辦法中有關執行業務之規範、
    資料之建置、保存或申報之規定。
六、第十五條之六第一項規定之管理權人,未責由保安監督人訂定消防防
    災計畫、未將消防防災計畫報請場所所在地主管機關備查或未依消防
    防災計畫執行危險物品管理必要之業務,或未責由保安檢查員執行構
    造、設備維護及自主檢查。
七、第十五條之六第一項規定之管理權人,未遴用符合同條第二項規定資
    格之保安監督人或保安檢查員。
八、第十五條之六第一項規定之管理權人違反同條第四項規定,未於規定
    期限內將遴用或異動之保安監督人或保安檢查員,報請同條第一項場
    所所在地主管機關備查。
第十五條之五第四項規定之儲槽有前項第三款情形,處罰其管理權人並通
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並得令停止使用儲存液體公共危險物品儲槽
。
第一項第四款之專業機構,經依同項規定處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
改善者,並得予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停止執行業務或廢止許可之處分。
第一項第五款之專業機構,經依同項規定處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
改善者,並得予三十日以下停止執行業務或廢止許可之處分。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第一項係為違反法規情形尚需改善事項,故依本條規定於處罰鍰後須
    限期改善,未改善者再按次處罰,至違反規定之樣態如下:
    (一)第一款定明液化石油氣零售業者之安全技術人員不符規定。
    (二)第二款定明儲存液體公共危險物品儲槽未委託專業機構實施儲
          槽定期檢查或未依規定完成初次定期檢查,或定期檢查紀錄未
          依規定保存。
    (三)第三款定明一定規模儲存液體公共危險物品儲槽經專業機構檢
          查,其檢查結果不符規定。
    (四)第四款定明液體公共危險物品儲槽檢查專業機構,未依規定進
          行檢查,或為不實檢查紀錄。
    (五)第五款定明液體公共危險物品儲槽檢查專業機構,未依規定辦
          理有關執行業務之規範等事項。
    (六)第六款至第八款定明達管制量三十倍以上公共危險物品場所違
          反保安監督規定。
三、第一項第三款之儲槽經專業機構檢查不符規定者,除定明處該儲槽之
    管理權人罰鍰外,為確保儲槽之安全,並通知限期改善。惟如屆期未
    改善,考量儲槽係大量儲存液體公共危險物品,火災風險較高,倘實
    務認定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且情節重大者,則得令停止使用該儲槽,
    爰於第二項定明。
四、第一項第四款之專業機構,如未依規定進行檢查,或為不實檢查紀錄
    ,及第一項第五款之專業機構,如未依規定辦理有關執行業務之規範
    等事項,除處以罰鍰外,並通知限期改善。惟如屆期未改善,倘實務
    認定專業機構之執行能力不足,則得予停止執行業務至提升執行能力
    後再行恢復辦理檢查;或發現專業機構喪失執行業務能力,則得廢止
    其許可,停止其辦理檢查之權力,故參考修正條文第三十八條第三項
    、第四項規定,分別於第三項及第四項定明之。

零售業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
並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一、違反第十五條之二第二項所定辦法中有關資料之製作內容、應記載事
    項、備置、保存年限或申報之規定。
二、違反第十五條之二第三項規定,安全技術人員任職期間未定期接受複
    訓。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本條規範液化石油氣零售業者業務執行之書面資料不符規定或安全技
    術人員未定期接受複訓之處罰規定。
為預防火災、搶救災害及緊急救護,以維護公共安全,確保人民生命財產
,特制定本法。
〔立法理由〕
一、本法與其他有關法律之適用順序關係須個案判斷,爰依現行法制體例
    刪除第二項規定。
二、第一項未修正。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
)為縣(市)政府。
〔立法理由〕
依法制體例酌作文字修正。

依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設置之消防安全設備,其設計、監造應
由消防設備師為之;其測試、檢修應由消防設備師或消防設備士為之。
前項消防安全設備之設計、監造、測試及檢修,得由現有相關專門職業及
技術人員或技術士暫行為之;其期限至本法中華民國一百十二年五月三十
日修正之條文施行之日起五年止。
開業建築師、電機技師得執行滅火器、標示設備或緊急照明燈等非系統式
消防安全設備之設計、監造或測試、檢修,不受第一項規定之限制。
消防設備師之資格及管理,另以法律定之。
在前項法律未制定前,中央主管機關得訂定消防設備師及消防設備士管理
辦法。
〔立法理由〕
一、第一項及第二項所定「裝置」修正為「測試」。鑑於原「裝置」之定
    義依本法施行細則第五條之一第三款規定,為「消防安全設備施工完
    成後之功能測試,並製作消防安全設備測試報告書」,與一般大眾對
    裝置之認知不同,且消防安全設備施工常係由多數人施作,並非均由
    消防專技人員獨立完成施作不可,消防專技人員在消防安全設備施工
    ,以指導監督及確認為主。又消防安全設備各構件之施工,尚涉自來
    水法、電業法及其相關法規,自來水管承裝商及電器承裝業自得依前
    開法規從事消防安全設備有關水管、電氣工程配管、配線、插座等施
    工並承攬之,為使法義明確,並符合實務態樣,爰酌作文字修正。
二、考量本法八十四年八月十一日修正公布施行之暫行人員制度已實施約
    二十八年,消防設備人員已近運作需求人數,評估再三年即達定量人
    數,為使暫行人員有更充裕之緩衝,以五年為落日期日;另消防法規
    歷年來因應社會發展及災例多次修正,及綜合暫行人員與執業電機技
    師、開業建築師等團體之意見,基於提高消防安全設備施工品質,回
    歸消防技術專業,簡化小規模場所、簡易室內裝修之審查程序與社會
    期待,參採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三款非系統式簡易消防安全設備得由
    管理權人檢修之精神,明定簡易非系統式消防安全設備得由前述技師
    與建築師執行本條第一項之業務,爰修正第二項並增訂第三項。
三、原第三項及第四項移列第四項及第五項,內容未修正。

地面樓層達十一層以上建築物、地下建築物及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
其管理權人應使用附有防焰標示之地毯、窗簾、布幕、展示用廣告板及其
他指定之防焰物品。
前項防焰物品或其材料非附有防焰標示,不得銷售及陳列。
〔立法理由〕
一、第三項移列至修正條文第十一條之一第一項,爰予刪除。
二、第一項及第二項未修正。

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應由管理權人遴用防火管理人,責其訂定消防防
護計畫。
前項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
第一項建築物遇有增建、改建、修建、變更使用或室內裝修施工致影響原
有系統式消防安全設備功能時,其管理權人應責由防火管理人另定施工中
消防防護計畫。
第一項及前項消防防護計畫,均應由管理權人報請建築物所在地主管機關
備查,並依各該計畫執行有關防火管理上必要之業務。
下列建築物之管理權有分屬情形者,各管理權人應協議遴用共同防火管理
人,責其訂定共同消防防護計畫後,由各管理權人共同報請建築物所在地
主管機關備查,並依該計畫執行建築物共有部分防火管理及整體避難訓練
等有關共同防火管理上必要之業務:
一、非屬集合住宅之地面樓層達十一層以上建築物。
二、地下建築物。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建築物。
前項建築物中有非屬第一項規定之場所者,各管理權人得協議該場所派員
擔任共同防火管理人。
防火管理人或共同防火管理人,應為第一項及第五項所定場所之管理或監
督層次人員,並經主管機關或經中央主管機關登錄之專業機構施予一定時
數之訓練,領有合格證書,始得充任;任職期間,並應定期接受複訓。
前項主管機關施予防火管理人或共同防火管理人訓練之項目、一定時數、
講師資格、測驗方式、合格基準、合格證書核發、資料之建置與保存及其
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七項所定專業機構,其申請登錄之資格、程序、應備文件、審核方式、
登錄證書核(換)發、有效期間、變更、廢止、延展、執行業務之規範、
資料之建置、保存與申報、施予防火管理人或共同防火管理人訓練之項目
、一定時數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管理權人應於防火管理人或共同防火管理人遴用之次日起十五日內,報請
建築物所在地主管機關備查;異動時,亦同。
〔立法理由〕
一、因建築物用途已趨多元複雜,如長期照顧服務法之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機構住宿式、社區式之建築物使用類組非屬 H-2之日間照顧、團體
    家屋及小規模多機能),其收容人員大多為避難弱者,為確保防火安
    全,是類場所無論面積大小皆公告應實施防火管理,然屬供公眾使用
    建築物之安養機構,指設於地面一層面積超過五百平方公尺或設於二
    層至五層之任一層面積超過三百平方公尺或設於六層以上之樓層者,
    有鑑於應實施防火管理之建築物範圍大於供公眾使用建築物範圍,爰
    將第一項有關應遴用防火管理人責其訂定消防防護計畫之「一定規模
    以上供公眾使用建築物」修正為「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並酌作
    文字修正;第一項末二句移至第四項規定。
二、增訂第二項定明第一項一定規模以上建築物之內涵,由中央主管機關
    公告,另本法施行細則第十三條規定將配合修正。
三、將本法施行細則第十五條第二項應另定施工中消防防護計畫之規定提
    升至法律位階,爰增訂第三項,以彰顯其重要性。
四、第一項有關消防防護計畫報請核備及執行規定移列至第四項,並將第
    三項施工中消防防護計畫併納入規範及酌修文字。另由於消防防護計
    畫係由防火管理人就其場所之防火避難設施、消防安全設備、用火及
    用電使用情形,規劃其員工執行平時自主防火安全檢查;工程期間有
    停止或顯著影響消防安全設備機能之必要時,應儘量安排於非營業時
    間施工;並依場所組織人力就其白天、夜間及假日上班等人員予以自
    衛消防編組,並定期或不定期加強訓練,以提升場所自主整備及應變
    能力;且消防防護計畫因其場所人員異動或設備設施等改變時,皆須
    滾動式檢討修正,以使其場所消防防護計畫更合理可行。因此,消防
    防護計畫提報之始,為場所內人員較瞭解其是否合理可行,消防人員
    為該消防防護計畫推動執行後,於平時消防檢查至現場評估方能確認
    其執行情形,爰將所定「核備」修正為「備查」。
五、第二項移列為第五項,所定共同消防防護計畫,係針對有二以上場所
    之建築物且其管理權人不同時,為確保建築物整體之安全,規範管理
    權有分屬之特定建築物,應實施建築物共有部分防火管理及整體避難
    訓練等共同防火管理事項。又第二項規範地面樓層達十一層以上建築
    物,含括使用用途單一之集合住宅,考量其用途單純、居住之人員多
    熟悉居住之空間,且易於避難逃生等特性,爰修正排除地面樓層達十
    一層以上建築物之集合住宅需實施共同消防防護計畫之規定;另為明
    確區分應實施共同消防防護計畫之場所,爰予分款規定之。
六、鑑於第一項所定一定規模以上建築物業依規定訂定消防防護計畫並推
    動自身場所之防火管理業務,雖共同消防防護計畫須以整體建築物之
    防火管理及避難訓練為考量,惟其規劃之內涵大致相同,為避免防火
    管理資源浪費,並透過共同防火管理之推動與執行,擴大防火管理制
    度之推動成效,爰增訂第六項應實施共同防火管理建築物中有非屬應
    實施防火管理場所者,各管理權人得協議該場所派員擔任共同防火管
    理人。
七、本法施行細則第十四條所定防火管理人必須為管理或監督層次之人員
    ;又為提升防火管理人素質,爰將防火管理人之訓練,修正為由主管
    機關或由中央主管機關登錄之專業機構辦理;另有關防火管理人定期
    接受複訓之規定,均提升至法律位階,爰增訂第七項規定。
八、增訂第八項定明主管機關施予訓練之項目、時數等事項,由中央主管
    機關另定辦法規範。
九、增訂第九項定明登錄之專業機構資格、程序、應備文件等事項,由中
    央主管機關另定辦法規範。
十、第三項移列為第十項,並配合增訂第六項共同防火管理人規定,定明
    管理權人應於遴用或異動防火管理人或共同防火管理人後一定期限內
    報請主管機關備查。

零售業者應置安全技術人員,執行供氣檢查,並備置下列資料,定期向營
業所在地主管機關申報:
一、容器儲存場所管理資料。
二、容器管理資料。
三、用戶資料。
四、液化石油氣分裝場業者灌裝證明資料。
五、安全技術人員管理資料。
六、用戶安全檢查資料。
七、投保公共意外責任保險之證明文件。
八、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資料。
前項資料之製作內容、應記載事項、備置、保存年限、申報及其他應遵行
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安全技術人員應經中央主管機關登錄之專業機構施予一定時數之訓
練,領有合格證書,始得充任;任職期間,並應定期接受複訓。
前項所定專業機構,其申請登錄之資格、程序、應備文件、審核方式、登
錄證書核(換)發、有效期間、變更、廢止、延展、執行業務之規範、資
料之建置、保存與申報、施予安全技術人員訓練之項目、一定時數及其他
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理由〕
一、為執行用戶供氣安全檢測事項,爰於第一項序文增訂家庭用液化石油
    氣零售業者應設置安全技術人員執行供氣檢查,並配合現行第十五條
    第三項零售業者之簡稱酌修文字。
二、因業務管理需要及依法律授權明確原則,修正第二項定明零售業者應
    備置相關資料之建置、保存及申報等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另定辦法
    規範。
三、增訂第三項將本法施行細則第十九條之二有關安全技術人員應接受中
    央主管機關登錄之專業機構講習訓練合格、應定期接受複訓之規定提
    升至法律位階。
四、增訂第四項定明登錄機構資格、程序、應備文件等事項,由中央主管
    機關另定辦法規範。

電信事業應視消防需要,設置主管機關報案電話設施。
任何人不得無故撥打主管機關報案電話,或謊報火警、災害、人命救助、
緊急救護情事。
主管機關為執行火警、災害搶救、人命救助或緊急救護任務,得向電信事
業查詢或調取待救者通信紀錄及其個人相關資訊,電信事業不得拒絕。
主管機關及電信事業經辦前項資訊相關作業之人員,對於作業之過程及所
知悉資料之內容,應予保密,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洩漏。
〔立法理由〕
一、原條文所定「電信機構」配合電信管理法規定修正為「電信事業」;
    「報警專用電話設施」修正為「主管機關報案電話設施」,並列為第
    一項。
二、隨著科技進步,民眾向主管機關報案愈趨多元化,知有火警、災害、
    人命須救助或緊急救護情事者,可透過撥打主管機關報案電話、傳送
    報案簡訊、使用網路報案軟體或至消防隊現場報案等方式向主管機關
    報案,惟不論採取何種報案方式,均不得謊報或無故撥打報案電話,
    以避免主管機關報案電話被佔線或浪費救災、救護及搜救之資源,爰
    增訂第二項。
三、參考精神衛生法第五十一條第二項及第四項立法體例,增訂第三項及
    第四項規定。有關第三項所定「通信紀錄」,指電信管理法第九條第
    二項規定,用戶或電信使用人使用電信服務後,公眾電信網路所產生
    之發送方、接收方之電信號碼、通信時間、使用長度、位址、服務型
    態、信箱或位置資訊等紀錄,並以公眾電信網路性能可予提供者為限
    ,此係考量於重大天然災害發生後強化定位受困者最後位置,以利爭
    取救災黃金時間;另鑑於天然與人為災害規模及持續時間具複合性及
    延續性,遂需具相對彈性資料追跡及分析時間,惟應限縮於執行火警
    、災害搶救、人命救助或緊急救護任務,以符合比例原則。另「個人
    相關資訊」指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地址等用戶或電信使用人申請
    電信業務所填列之資料等;第四項規定相關人員之保密義務。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十八條第二項規定,無故撥打主管機關報案電話,或謊報火警
    、災害、人命救助、緊急救護情事。
二、不聽從主管機關依第十九條第一項、第二十條或第二十三條規定所為
    之處置。
三、拒絕主管機關依第三十一條規定所為調度、運用。
四、妨礙第三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設備之使用。
〔立法理由〕
一、為使災害搶救、緊急救護作業順遂及確保公共安全,爰修正序文,提
    高罰鍰額度。
二、配合修正條文第十八條第二項,第一款酌作文字修正。
三、配合修正條文第三條,第二款及第三款酌作文字修正。
四、第四款酌作文字修正。

違反第六條第一項消防安全設備、第四項住宅用火災警報器設置、維護之
規定或第十一條第一項防焰物品使用之規定者,依下列規定處罰:
一、依第六條第一項所定標準應設置消防安全設備且供營業使用之場所,
    處場所管理權人新臺幣二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改
    善。
二、依第六條第一項所定標準應設置消防安全設備且非供營業使用之場所
    ,經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處場所管理權人新臺幣二萬元以上
    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
依前項規定處罰鍰後經通知限期改善,屆期仍不改善者,得按次處罰,並
得予以三十日以下之停業或停止其使用之處分。
規避、妨礙或拒絕第六條第二項之檢查、複查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十
萬元以下罰鍰,並按次處罰及強制執行檢查、複查。
〔立法理由〕
一、因違反應設置消防安全設備、住宅用火災警報器之設置、維護規定或
    防焰物品使用等規定,於發生火災事故時,常造成人民財產、身體及
    生命之莫大危害,為要求管理權人應確實定期辦理場所消防安全設備
    檢修申報,確保消防安全設備隨時保持使用功能正常,及為使責罰相
    當,乃提高違反相關規定所處之罰鍰額度,爰修正第一項前段規定,
    並就場所是否供營業使用分別規定其罰責,另第一項第一款對於屬供
    營業使用之場所有違規行為,增訂得逕予處罰之規定。
二、第一項後段移列至第二項,並酌作文字修正。
三、第二項移列至第三項,並考量消防安全設備於不同規模大小及複雜度
    之建築物內,有不同數量及裝置位置之要求,宜賦予較為彈性之裁罰
    空間,俾利主管機關於個案裁罰時,得選擇最適當之罰鍰額度,爰提
    高妨礙、規避或拒絕第六條第二項之檢查、複查之罰鍰額度。

違反第七條第一項規定從事消防安全設備之設計、監造、測試或檢修者,
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違反第九條第一項規定者,處其管理權人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
鍰,並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之消防安全設備檢修專業機構、消防設備師或消防設備
士,未依第九條第二項所定辦法中有關定期檢修項目、方式、基準、期限
之規定檢修消防安全設備或為消防安全設備不實檢修報告者,處新臺幣二
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必要時,並得予以一個月以上
一年以下停止執行業務或停業之處分。
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之消防安全設備檢修專業機構違反第九條第四項所定辦
法中有關執行業務之規範、消防設備師(士)之僱用、異動、訓練、業務
相關文件之備置、保存年限、各類書表陳報之規定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
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並
得予以三十日以下之停業處分或廢止其許可。
〔立法理由〕
一、配合修正條文第七條第一項規定,第一項酌作文字修正。
二、配合「消防法」第九條修正,第四項修正援引項次。
三、第二項及第三項未修正。

違反第十一條第二項規定,銷售未附有防焰標示之防焰物品或其材料;或
違反第十二條第一項規定,銷售或設置未經認可或未附加認可標示之消防
器具、器材或設備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
罰;其陳列經勸導改善仍未改善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並得按次處罰。
規避、妨礙或拒絕主管機關依第十一條之一第三項規定所為之抽樣試驗者
,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強制抽樣試驗。
〔立法理由〕
一、為加強取締違反防焰物品或消防機具、器材及設備銷售、設置或陳列
    行為,以維護公共安全,爰原條文增訂按次處罰之規定列為第一項,
    並修正文字使處罰態樣明確。又實務運作依原條文規定意旨,係以違
    法銷售、陳列或設置未經認可並附加防焰標示、認可標示之消防器具
    、器材、設備或防焰物品之義務主體為裁罰之對象,非裁罰該義務主
    體所屬之銷售、陳列或設置人員(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一百零四年度簡
    字第九十二號判決要旨參照),為避免爭議,爰刪除原銷售或設置人
    員、陳列人員等文字。
二、配合修正條文第十一條之一第三項定明有關抽樣試驗機制,爰參照修
    正條文第三十七條第三項規定,增訂第二項處罰及強制抽樣試驗規定
    ,俾利確保防焰物品或其材料性能之品質。

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且供營業使用場所,違反第十三條第一項規定未由
管理權人遴用防火管理人訂定消防防護計畫,或違反同條第三項規定未訂
定施工中消防防護計畫者,處其管理權人新臺幣二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
罰鍰;有發生火災致生重大損害之虞者,並得勒令管理權人停工,施工中
消防防護計畫非經依同條第四項規定備查,不得擅自復工。
有下列情形之一,經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處其管理權人新臺幣
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且非供營業使用場所,違反第十三條第一項規
    定未由管理權人遴用防火管理人訂定消防防護計畫,或違反同條第三
    項規定未訂定施工中消防防護計畫。
二、違反第十三條第四項規定,未由管理權人將同條第一項及第三項之消
    防防護計畫報請建築物所在地主管機關備查,或未依各該計畫執行有
    關防火管理上必要之業務。
三、違反第十三條第五項規定,未由各管理權人協議遴用共同防火管理人
    訂定共同消防防護計畫,或未共同將消防防護計畫報建築物所在地主
    管機關備查,或未依備查之共同消防防護計畫執行有關共同防火管理
    上必要之業務。
四、違反第十三條第七項規定,防火管理人或共同防火管理人非該場所之
    管理或監督層次人員,或任職期間未定期接受複訓。
五、違反第十三條第十項規定,未於規定期限內將遴用或異動之防火管理
    人或共同防火管理人,報請建築物所在地主管機關備查。
六、違反第十三條之一第一項規定,高層建築物之防災中心或地下建築物
    之中央管理室未置領有合格證書之服勤人員,或服勤人員任職期間未
    定期接受複訓。
七、違反第十三條之一第四項規定,未於規定期限內將遴用或異動之服勤
    人員,報請同條第一項建築物所在地主管機關備查。
依前二項規定處罰鍰後,經通知限期改善,屆期仍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並得予以三十日以下之停業或停止其使用之處分。
〔立法理由〕
一、原條文前段規定配合修正條文第十三條修正處罰規定,並分列第一項
    及第二項,說明如下:
    (一)考量場所特性,若屬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且供營業使用場所
          ,未依規定訂定消防防護計畫及施工中消防防護計畫者,應加
          重處罰,爰第一項提高罰鍰額度,並定明違反施工中消防防護
          計畫相關規定,除適用相關罰責規定外,如有發生火災致生重
          大損害之虞者,並得勒令管理權人停工,施工中消防防護計畫
          非經依規定備查,不得擅自復工。
    (二)基於處罰明確性,有關處罰之行為態樣、條件與法律效果等事
          項,均應以法律或法律具體明確授權之法規命令定之,爰第二
          項各款分別定明違反修正條文第十三條第一項、第四項、第五
          項、第七項、第十項及第十三條之一第一項、第四項規定之具
          體內容,以資明確;又基於責罰相當,提高違反該等規定之罰
          鍰額度。
二、原條文後段規定移列至第三項,並酌作文字修正。

第十五條所定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之製造、儲存或處理場所,
其位置、構造及設備未符合設置標準,或儲存、處理及搬運未符合安全管
理規定者,處其管理權人或行為人新臺幣二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經處罰鍰後仍不改善者,得連續處罰,並得予以三十日以下停業或停止其
使用之處分。
〔立法理由〕
考量第十五條所定場所之範圍含括公共危險物品工廠、液化石油氣分裝場
、檢驗場、瓦斯行及容器串接使用場所(如餐廳、小吃店及自助洗衣店)
等,場所規模差異較大,為賦予依個案場所規模為適切裁罰空間,爰修正
罰鍰額度上限。

零售業者、專業機構、容器製造、輸入業者或容器檢驗機構有下列情形之
一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
善者,得按次處罰:
一、容器製造或輸入業者違反第十五條之三第二項規定,容器未經個別認
    可合格或未附加合格標示即銷售。
二、容器製造或輸入業者違反第十五條之三第三項所定辦法中有關銷售對
    象資料之建置、保存或申報之規定。
三、專業機構違反第十五條之三第七項所定辦法中有關儀器設備與人員、
    資料之建置、保存或申報之規定。
四、零售業者違反第十五條之四第一項規定,未於容器之檢驗期限屆滿前
    送至檢驗機構進行定期檢驗仍繼續使用,或容器逾使用年限仍未汰換
    。
五、容器檢驗機構違反第十五條之四第三項所定辦法中有關儀器設備與人
    員、資料之建置、保存或申報之規定。
有前項第一款違規情形者,其容器並得沒入銷毀。
〔立法理由〕
一、第一項第二款、第三款及第五款配合法制體例酌作文字修正。
二、第二項未修正。

拒絕依第二十六條所為之勘查、查詢、採取、保存或破壞火災現場者,處
新臺幣六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
〔立法理由〕
為確保火災現場完整及調查順遂,並警惕民眾勿破壞現場,爰提高罰鍰額
度,以收嚇阻之效。

本法施行細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理由〕
依據行政院一百零一年九月十四日院臺綜字第一0一0一四一九一六號函
意旨,修正本法施行細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無庸報行政院核定。
(刪除)
〔立法理由〕
一、本條刪除。
二、主管機關依本法所處之罰鍰,義務人經通知限期繳納而逾期未繳納者
    ,原處分機關即得依行政執行法規定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分署
    執行,無於本法另為規定之必要,爰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