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名稱: 少年事件處理法
時間: 中華民國112年6月21日

條文關聯

司法警察官、檢察官或法院於執行職務時,知有第三條第一項第一款之事
件者,應移送該管少年法院。
司法警察官、檢察官或法院於執行職務時,知有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之情
形者,得通知少年住所、居所或所在地之少年輔導委員會處理之。
對於少年有監督權人、少年之肄業學校、從事少年保護事業之機關或機構
,發現少年有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之情形者,得通知少年住所、居所或所
在地之少年輔導委員會處理之。
有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情形之少年,得請求住所、居所或所在地之少年輔
導委員會協助之。
少年住所、居所或所在地之少年輔導委員會知悉少年有第三條第一項第二
款情形之一者,應結合福利、教育、心理、醫療、衛生、戶政、警政、財
政、金融管理、勞政、移民及其他相關資源,對少年施以適當期間之輔導
。
前項輔導期間,少年輔導委員會如經評估認由少年法院處理,始能保障少
年健全之自我成長者,得敘明理由並檢具輔導相關紀錄、有關資料及證據
,請求少年法院處理之,並持續依前項規定辦理。
少年輔導委員會對於少年有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行為所用、所生或所得之
物,得扣留、保管之,除依前項規定檢具請求少年法院處理者外,應予沒
入、銷毀、發還或為適當之處理;其要件、方式、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辦法,由行政院會同司法院定之。
直轄市、縣(市)政府少年輔導委員會應由具備社會工作、心理、教育、
家庭教育或其他相關專業之人員,辦理第二項至第六項之事務;少年輔導
委員會之設置、輔導方式、辦理事務、評估及請求少年法院處理等事項之
辦法,由行政院會同司法院定之。
於中華民國一百十二年七月一日前,司法警察官、檢察官、法院、對於少
年有監督權人、少年之肄業學校、從事少年保護事業之機關或機構,發現
少年有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之情形者,得移送或請求少年法院處理之。
〔立法理由〕
一、少年輔導委員會依本條第六項請求少年法院處理時,少年法院應就少
    年有無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之情形,依相關事證進行調查及審認。為
    期明確,爰於該項明定少年輔導委員會請求少年法院處理時,除檢具
    輔導相關紀錄及有關資料外,如有相關證據,亦須一併檢具,以杜爭
    議。
二、少年輔導委員會接獲司法警察官、檢察官、法院,或對於少年有監督
    權人、少年之肄業學校、從事少年保護事業之機關、機構或少年依本
    條第二項至第四項之通知或請求時,對於少年有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
    曝險行為所用(含預備行為所用)、所生或所得之物,得予以扣留及
    保管,俾利相關事務之辦理。前揭經少年輔導委員會扣留及保管等物
    ,除經少年輔導委員會評估認需由少年法院處理,始能保障少年健全
    之自我成長者,連同輔導相關紀錄及有關資料一併檢具者外,少年輔
    導委員會亦得為發還,或於必要時沒入、銷毀或為適當之處理。至對
    於少年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曝險行為所用(含預備行為所用)、所生
    或所得之物之扣留、保管、沒入、銷毀、發還或為適當之處理,其要
    件、方式、程序,以及請求少年法院處理時應如何檢具等相關處理事
    項,則授權行政院會同司法院訂定辦法,俾利運作,並妥適處理,爰
    增訂第七項。
三、原第七項及第八項遞移為第八項及第九項,內容未修正。
歷史條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