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名稱: 人壽保險單示範條款
時間: 中華民國113年9月23日

條文關聯

(辦理電子商務適用)
失能保險金的受益人,為被保險人本人,本公司不受理其指定或變更。
除前項約定外,要保人得依下列規定指定或變更受益人,並應符合指定或
變更當時法令之規定:
一、於訂立本契約時,經被保險人同意指定受益人。
二、於保險事故發生前經被保險人同意變更受益人,如要保人未將前述變
    更通知保險公司者,不得對抗保險公司。
前項受益人的變更,於要保人檢具申請書及被保險人的同意書(要、被保
險人為同一人時為申請書或電子申請文件)送達本公司時,本公司應即予
批註或發給批註書。
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險金受益人同時或先於被保險人身故,除要保人
於保險事故發生前已另行指定受益人,或本契約另已約定其他受益人外,
以被保險人之法定繼承人為該項保險金之受益人。
如生存保險金受益人非為被保險人,且先於被保險人身故,除要保人於保
險事故發生前已另行指定受益人,或本契約另已約定其他受益人外,以被
保險人為該項保險金之受益人。
本契約受益人為法定繼承人時,其受益順序及應得比例適用民法繼承編相
關規定。
(未辦理電子商務適用)
失能保險金的受益人,為被保險人本人,本公司不受理其指定或變更。
除前項約定外,要保人得依下列規定指定或變更受益人:
一、於訂立本契約時,經被保險人同意指定受益人。
二、於保險事故發生前經被保險人同意變更受益人,如要保人未將前述變
    更通知保險公司者,不得對抗保險公司。
前項受益人的變更,於要保人檢具申請書及被保險人的同意書送達本公司
時,本公司應即予批註或發給批註書。
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險金受益人同時或先於被保險人身故,除要保人
於保險事故發生前已另行指定受益人,或本契約另已約定其他受益人外,
以被保險人之法定繼承人為該項保險金之受益人。
如生存保險金受益人非為被保險人,且先於被保險人身故,除要保人於保
險事故發生前已另行指定受益人,或本契約另已約定其他受益人外,以被
保險人為該項保險金之受益人。
本契約受益人為法定繼承人時,其受益順序及應得比例適用民法繼承編相
關規定。
〔立法理由〕
一、按保險局 112年11月8日保局(壽)字第11201426702號函示,為避免
    要保人兼受益人先於被保險人身故,於要保人未另行指定受益人時,
    致生生存保險金係屬要保人之遺產,抑或由被保險人所有不無疑義,
    故參考95年09月14日版本之人壽保險單示範條款有關「受益人的指定
    及變更」條文文字,分別明定「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險金受益人
    同時或先於被保險人身故」、「生存保險金受益人先於被保險人身故
    」情形,爰增列第四項至第六項。
二、本次新增之第五項約定生存保險金受益人為被保險人之理由:
    (一)按人身保險除身故保險金外,其多係為保障被保險人之人身風
          險而設計(如失能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年金等),此由該等
          保險金多於條款約定其受益人限被保險人本人且不受理另行指
          定及變更即可證之,雖要保人對生存保險金受益人指定不以被
          保險人為限,惟在本條約定原生存保險金受益人非被保險人且
          先於被保險人身故之情形下以被保險人為生存保險金之受益人
          ,除符合前開意旨外,亦可避免因要保人無法另行指定而衍生
          之相關爭議。
    (二)簡易人壽保險法第 17條第2項(非以被保險人死亡為保險給付
          事由者,以被保險人為受益人)亦有相類規定,亦可證在本條
          情形約定以被保險人為生存保險金為受益人之法應屬適當。
三、如契約受益人為法定繼承人時,其受益順序及應得比例應適用民法繼
    承編相關規定,至其他有約定複數受益人之情形時,各公司得另行與
    要保人約定之。
四、另依保險法第 101條約定:「人壽保險人於被保險人在契約規定年限
    內死亡,或屆契約規定年限而仍生存時,依照契約負給付保險金額之
    責。」,是凡具有以被保險人在契約規定年限仍生存而應給付之保險
    金性質者,應有同生存保險金此議題,應由各家保險公司按各自保險
    金名稱予以納入約定。
五、於未辦理電子商務部分,理由同上。
相關判解 (0)
歷史條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