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名稱: 各級行政法院辦案期限規則
時間: 中華民國113年5月17日

條文關聯

事件逾第六條所定期限,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經承辦法官敘明理由
,報請該管法院院長核可,視為不遲延事件:
一、依行政訴訟法、其他法律規定或承辦法官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
    判決,而停止訴訟程序。
二、當事人在營服役或羈押、執行,不能到場辯論,而又未委任訴訟代理
    人。
三、當事人因隨船出海作業,不能於三個月內到場辯論,而又未委任訴訟
    代理人。
四、當事人因患重病或重傷在治療中,不能到場辯論,而又未委任訴訟代
    理人。
五、當事人現在國外、大陸地區或港澳地區,不能於三個月內到場辯論,
    而又未委任訴訟代理人。
六、訴訟程序中依法選任特別代理人。
七、將證據送請鑑定或證據應於外國調查,獲得鑑定或調查結果所需時間
    累積逾三個月。
八、有調閱他案卷宗之必要,而未能於三個月內調得。
九、因當事人聲請訴訟救助,亦未繳納裁判費,而駁回訴訟救助聲請之裁
    定尚未確定,致訴訟程序無從進行。
十、訴訟程序進行中所為得抗告之裁定,因抗告結果影響訴訟程序之進行
    者,其抗告之期間。
十一、辦案期限進行逾二分之一後,當事人始為訴之變更、追加或提起反
      訴,經承辦法官敘明理由,報請該管法院院長核可延長辦案期限。
      但同一事件以延長二次,每次三個月為限。
十二、案情繁雜或有其他不可歸責於法官之具體情事,經承辦法官敘明理
      由,報請該管法院院長核可延長辦案期限。但每次以三個月為限。
調解事件,逾四個月尚未終結,而當事人及參加調解之第三人同意續行調
解,經承辦法官敘明理由,報請該管法院院長核可延長辦案期限者,視為
不遲延事件。但每次以二個月為限。每次期限屆滿前,經當事人及參加調
解之第三人同意續行調解,得再簽請延長辦案期限。
相關判解 (0)
歷史條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