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明:
大學法業於 94 年 12 月 28 日修正公布,其中涉及大學組織事項亦
多有所變革,各公私立大學均須全面檢視校內所定組織規程並配合大
學法研修。另各大學於報核組織規程條文修正案時,常會發生條文文
義或報核程序等錯誤,致延緩組織規程條文修正案作業時程。爰上,
彙整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等相關法規、本部權責單位之業務權管
意見及各校函報組織規程修正條文常見錯誤等,擬具本公私立大學校
院訂定或修正組織規程參考原則,俾供各校參考。
|
二、組織規程參考原則:
┌──┬─────┬────────────┬───────┐
│項目│法令依據 │訂定事項 │說明 │
├──┼─────┼────────────┼───────┤
│一、│大學法第 │應明定依大學法第 36 條之│ │
│法源│36 條 │規定辦理 │ │
│依據│ │ │ │
│ │ │ │ │
│二、│大學法第 1│由各校依大學法有關規定自│ │
│設校│條 │訂設校宗旨 │ │
│宗旨│ │ │ │
├──┼─────┼────────────┼───────┤
│三、│大學法第 8│一、公立大學校長產生方式│一、本部已訂定│
│校長│條、第 9 │ 、任期、續聘: │ 「國立大學│
│ │條、大學法│(一)產生方式: │ 校長遴選委│
│ │施行細則第│ 應於現任校長任期屆│ 員會組織及│
│ │6 條、私立│ 滿 10 個月前,由學│ 運作辦法」│
│ │學校法第 2│ 校組成校長遴選委員│ ,國立大學│
│ │2 條、第 5│ 會(委員會之成員例│ 依上開辦法│
│ │5 條 │ 及產生方式應依規定│ 自訂校內校│
│ │ │ 訂定辦理),經公開│ 長遴選辦法│
│ │ │ 徵求程序選出校長後│ ,不得違反│
│ │ │ ,由教育部或各該所│ 上開辦法,│
│ │ │ 屬地方政府聘任之。│ 惟各校校長│
│ │ │(二)任期及續聘: │ 遴選辦法無│
│ │ │ 公立大學校長任期 4│ 須再報部。│
│ │ │ 年,期滿得續聘;應│二、國立大學校│
│ │ │ 明定其續聘之程序、│ 長續任評鑑│
│ │ │ 次數及任期未屆滿前│ 作業: │
│ │ │ 之去職方式。 │ 依大學法第│
│ │ │ │ 9 條第 5 │
│ │ │二、私立大學校長產生方式│ 項,本部應│
│ │ │ : │ 於校長聘期│
│ │ │(一)產生方式: │ 屆滿 10 個│
│ │ │ 由董事會組織遴選委│ 月前進行評│
│ │ │ 員會遴選,經董事會│ 鑑,作為大│
│ │ │ 圈選報請教育部核准│ 學決定是否│
│ │ │ 聘任。 │ 續聘之參考│
│ │ │(二)任期及續聘: │ 。另依本部│
│ │ │ 應明定校長之任期及│ 「辦理國立│
│ │ │ 續聘事項。 │ 大學校長續│
│ │ │三、校長任期自 8 月 1 │ 任評鑑作業│
│ │ │ 日或 2 月 1 日起聘│ 要點」第 2│
│ │ │ 為原則。 │ 點,由本部│
│ │ │四、明定校長因故出缺或無│ 對符合該校│
│ │ │ 法視事時之代理順序。│ 組織規程規│
│ │ │ │ 定得續任者│
│ │ │ │ ,經徵詢其│
│ │ │ │ 續任意願後│
│ │ │ │ ,函請其任│
│ │ │ │ 職之學校向│
│ │ │ │ 本部提出校│
│ │ │ │ 務說明書,│
│ │ │ │ 供本部辦理│
│ │ │ │ 校長續任評│
│ │ │ │ 鑑;同時依│
│ │ │ │ 該要點第 6│
│ │ │ │ 點,評鑑結│
│ │ │ │ 果報告書經│
│ │ │ │ 部長簽核後│
│ │ │ │ ,送交該學│
│ │ │ │ 校,學校並│
│ │ │ │ 應將評鑑結│
│ │ │ │ 果報告書以│
│ │ │ │ 適當方式,│
│ │ │ │ 提供學校組│
│ │ │ │ 織規程所規│
│ │ │ │ 定之校長續│
│ │ │ │ 任同意權人│
│ │ │ │ 參據。 │
├──┼─────┼────────────┼───────┤
│四、│大學法第 8│明定副校長人數、聘期及資│一、副校長之聘│
│副校│條、大學法│格。 │ 任應尊重校│
│長 │施行細則第│ │ 長聘任權。│
│ │5 條 │ │二、依大學法施│
│ │ │ │ 行細則第 5│
│ │ │ │ 條規定,副│
│ │ │ │ 校長得以契│
│ │ │ │ 約方式進用│
│ │ │ │ 校外人士擔│
│ │ │ │ 任。另因:│
│ │ │ │(一)學校職員│
│ │ │ │ 有公務人│
│ │ │ │ 員保障法│
│ │ │ │ 之適用,│
│ │ │ │ 其身份非│
│ │ │ │ 依法律不│
│ │ │ │ 能剝奪,│
│ │ │ │ 係屬永業│
│ │ │ │ 制,故無│
│ │ │ │ 任期規範│
│ │ │ │ 之適用。│
│ │ │ │(二)職員資格│
│ │ │ │ 在公立學│
│ │ │ │ 校應具公│
│ │ │ │ 務人員任│
│ │ │ │ 用資格,│
│ │ │ │ 在私立學│
│ │ │ │ 校應符合│
│ │ │ │ 私校法施│
│ │ │ │ 行細則第│
│ │ │ │ 38 條所│
│ │ │ │ 定私校教│
│ │ │ │ 職員保險│
│ │ │ │ 資格,故│
│ │ │ │ 並無法由│
│ │ │ │ 各大學組│
│ │ │ │ 織規程自│
│ │ │ │ 定職員資│
│ │ │ │ 格。 │
│ │ │ │(三)職員並非│
│ │ │ │ 聘任制(│
│ │ │ │ 公立學校│
│ │ │ │ 為任用制│
│ │ │ │ 、私立學│
│ │ │ │ 校為派任│
│ │ │ │ 制)。 │
│ │ │ │ │
│ │ │ │ 是以職員無│
│ │ │ │ 法擔任副校│
│ │ │ │ 長。 │
├──┼─────┼────────────┼───────┤
│五、│大學法第 │明定經本部核定之學院、系│納入組織規程之│
│設院│11 條、第│、所 (組 )、學位學程等│院、系、所(組│
│、系│12 條、大│術單位。 │)及學位學程均│
│、所│學法施行細│ │須先經本部核定│
│、學│則第 7 條│ │後,再納入組織│
│位(│至第 12 條│ │規程報核,惟考│
│分)│ │ │量學校組織規程│
│學程│ │ │修訂及校務會議│
│等學│ │ │召開時程,為利│
│術單│ │ │各校運作彈性,│
│位 │ │ │增設、調整院系│
│ │ │ │所班組於學校校│
│ │ │ │務會議通過並經│
│ │ │ │本部核定後,得│
│ │ │ │逕納入組織規程│
│ │ │ │,惟仍請於嗣後│
│ │ │ │修訂組織規程其│
│ │ │ │他條文時,併送│
│ │ │ │業經核定之院系│
│ │ │ │所班組之公文影│
│ │ │ │本併案報部。 │
├──┼─────┼────────────┼───────┤
│六、│大學法第 1│一、應明定學術單位主管與│一、學術單位主│
│學術│3 條、大學│ 副主管(如院長、系主│ 管可由外國│
│單位│法施行細則│ 任、所長、學位學程主│ 籍教師兼任│
│主管│第 12 條 │ 任)之產生方式及程序│ 。 │
│ │ │ 、任期、續聘、解聘之│二、院長,依組│
│ │ │ 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 織規程規定│
│ │ │ 。 │ 之程序,就│
│ │ │二、達一定規模、學務繁重│ 教授中選出│
│ │ │ 之學院、系、所及學程│ ,報請校長│
│ │ │ ,得置副主管,並應明│ 聘請兼任之│
│ │ │ 定其設置之認定基準。│ 。系主任、│
│ │ │ │ 所長及學位│
│ │ │ │ 學程主任,│
│ │ │ │ 依組織規程│
│ │ │ │ 規定之程序│
│ │ │ │ ,就副教授│
│ │ │ │ 以上之教師│
│ │ │ │ 中選出,報│
│ │ │ │ 請校長聘請│
│ │ │ │ 兼任之。但│
│ │ │ │ 藝術類與技│
│ │ │ │ 術類之系、│
│ │ │ │ 所及學位學│
│ │ │ │ 程之主任、│
│ │ │ │ 所長,得聘│
│ │ │ │ 請副教授級│
│ │ │ │ 以上之專業│
│ │ │ │ 技術人員兼│
│ │ │ │ 任之。 │
├──┼─────┼────────────┼───────┤
│七、│大學法第 1│應明定所設各種行政單位或│一、依大學法授│
│設處│4 條、大學│召開各種會議(包括行政會│ 權大學得自│
│、室│法施行細則│議、教務會議、系所會議等│ 行規劃設立│
│、館│第 15 條 │會議)之名稱、會議之任務│ 單位。 │
│、中│ │、職掌、分工、行政主管之│ │
│心等│ │資格及其他應遵行事項。 │二、本部 95 年│
│行政│ │ │ 3 月 17 日│
│單位│ │ │ 臺高通字第│
│ │ │ │ 0950037575│
│ │ │ │ 號函業揭明│
│ │ │ │ 左列應訂事│
│ │ │ │ 項一之涵義│
│ │ │ │ -大學設立│
│ │ │ │ 各種行政單│
│ │ │ │ 位、會議之│
│ │ │ │ 名稱、會議│
│ │ │ │ 之任務、職│
│ │ │ │ 掌、分工、│
│ │ │ │ 行政主管之│
│ │ │ │ 資格及其他│
│ │ │ │ 應遵行事項│
│ │ │ │ ,應明定於│
│ │ │ │ 組織規程報│
│ │ │ │ 部核定,至│
│ │ │ │ 就其他細項│
│ │ │ │ 事宜另訂之│
│ │ │ │ 設置運作辦│
│ │ │ │ 法,則無須│
│ │ │ │ 另函報部。│
│ │ │ │ 惟如係依其│
│ │ │ │ 他法規規定│
│ │ │ │ 單位設置運│
│ │ │ │ 作辦法應報│
│ │ │ │ 部者,仍應│
│ │ │ │ 依規報部。│
│ │ │ │三、依照校內各│
│ │ │ │ 類中心之組│
│ │ │ │ 織定位、專│
│ │ │ │ 任成員組成│
│ │ │ │ 及負責業務│
│ │ │ │ 等,自行認│
│ │ │ │ 定該中心屬│
│ │ │ │ 教學、研究│
│ │ │ │ 或行政單位│
│ │ │ │ 。 │
│ │ │ │四、行政單位之│
│ │ │ │ 組織層級至│
│ │ │ │ 多以二級為│
│ │ │ │ 限。 │
│ │ │ │五、一級行政單│
│ │ │ │ 位如擬分組│
│ │ │ │ 辦事,原則│
│ │ │ │ 上應明定分│
│ │ │ │ 組組名,惟│
│ │ │ │ 為利學校行│
│ │ │ │ 政運作更具│
│ │ │ │ 彈性,在尚│
│ │ │ │ 未確定組名│
│ │ │ │ 時得僅列「│
│ │ │ │ 分組辦事」│
│ │ │ │ 暫不列組名│
│ │ │ │ 。 │
├──┼─────┼────────────┼───────┤
│八、│大學法第 1│一、資格、任期: │一、一級行政單│
│行政│4 條、大學│(一)資格: │ 位達一定規│
│單位│法施行細則│ 國立大學各級行政主│ 模、業務繁│
│主管│第 12 條 │ 管人員,得遴聘教師│ 重得置副主│
│及人│ │ (明定教師級)或同│ 管之認定基│
│員 │ │ 級以上之研究人、專│ 準,由本部│
│ │ │ 業技術人員兼任、或│ 定之。各校│
│ │ │ 由職員擔任(「兼擔│ 應俟前開一│
│ │ │ 任」用字勿混淆)。│ 級行政單位│
│ │ │(二)若由教師、研究人、│ 副主管之設│
│ │ │ 專業技術人員兼任之│ 置認定基準│
│ │ │ 行政主管應明定主管│ 發布後再增│
│ │ │ 任期。 │ 置該類主管│
│ │ │二、一級行政單位置副主管│ 並將其資格│
│ │ │ : │ 及其他應遵│
│ │ │ 一級行政單位擬置副主│ 行事項納入│
│ │ │ 管,應達本部所定副主│ 組織規程規│
│ │ │ 管設置認定基準,並明│ 範。 │
│ │ │ 列於組織規程中。惟因│二、國立大學職│
│ │ │ 前開副主管設置認定基│ 員之任用,│
│ │ │ 準尚研訂中,且考量大│ 適用公務人│
│ │ │ 學一級行政單位未來亦│ 員、教育人│
│ │ │ 可能因符合本部所定副│ 員相關法律│
│ │ │ 主管設置認定基準而得│ 之規定;人│
│ │ │ 置副主管,爰得先行於│ 事、會計人│
│ │ │ 組織規程中增列「一級│ 員之任用,│
│ │ │ 行政單位符合教育部所│ 並應依人事│
│ │ │ 定之達一定規模、業務│ 、會計有關│
│ │ │ 繁重認定基準,得置副│ 法令之規定│
│ │ │ 主管」之原則性條文文│ 。 │
│ │ │ 字,以利學校符合規定│三、國立大學非│
│ │ │ 時有設置之依據。 │ 主管職務之│
│ │ │ │ 職員,得以│
│ │ │ │ 契約進用,│
│ │ │ │ 不受公務、│
│ │ │ │ 教育、人事│
│ │ │ │ 、會計等相│
│ │ │ │ 關法律規定│
│ │ │ │ 之限制,其│
│ │ │ │ 權利義務於│
│ │ │ │ 契約明定;│
│ │ │ │ 前開文字無│
│ │ │ │ 須列入組織│
│ │ │ │ 規程規定。│
├──┼─────┼────────────┼───────┤
│九、│大學法施行│一、如設軍訓室者,置主任│一、公私立大學│
│軍訓│細則第 13 │ 1 人、軍訓教官、護理│ 校院之軍訓│
│室、│條、師資培│ 教師若干人,主任由校│ 室主任其編│
│師資│育法第 5 │ 長自職級相當人員或本│ 階為少將或│
│培育│條、第 7 │ 部推薦之軍訓教官 2 │ 上校,依據│
│中心│條、第 15 │ 人至 3 人中擇聘之。│ 「陸海空軍│
│之單│條、大學設│二、應明定師資培育中心組│ 軍官士官官│
│位定│立師資培育│ 織及運作相關規定。 │ 等官階與公│
│位及│中心辦法第│ │ 務人員職等│
│組織│4 條、第 5│ │ 對照表」明│
│ │條 │ │ 定,少將對│
│ │ │ │ 照簡任 12 │
│ │ │ │ 職等及 11 │
│ │ │ │ 職等,另本│
│ │ │ │ 部「軍訓教│
│ │ │ │ 官員額設置│
│ │ │ │ 基準」亦規│
│ │ │ │ 定,大專校│
│ │ │ │ 院軍訓室主│
│ │ │ │ 任編階為上│
│ │ │ │ 校以上軍訓│
│ │ │ │ 教官,其主│
│ │ │ │ 管加給應在│
│ │ │ │ 同層級單位│
│ │ │ │ 主管職務列│
│ │ │ │ 等範圍內。│
│ │ │ │ 故軍訓室主│
│ │ │ │ 任之層級定│
│ │ │ │ 位與員額配│
│ │ │ │ 置建請自行│
│ │ │ │ 考量是否為│
│ │ │ │ 簡任層級主│
│ │ │ │ 管職務,以│
│ │ │ │ 使單位層級│
│ │ │ │ 與單位主管│
│ │ │ │ 職等相符。│
│ │ │ │二、有關師資培│
│ │ │ │ 育中心組織│
│ │ │ │ 定位及主管│
│ │ │ │ 資格,建議│
│ │ │ │ 與學系同級│
│ │ │ │ : │
│ │ │ │(一)師資培育│
│ │ │ │ 中心雖法│
│ │ │ │ 無明訂之│
│ │ │ │ 組織層級│
│ │ │ │ ,惟依法│
│ │ │ │ 該中心設│
│ │ │ │ 立與否、│
│ │ │ │ 學生修讀│
│ │ │ │ 辦法及規│
│ │ │ │ 劃之課程│
│ │ │ │ 等相關事│
│ │ │ │ 項,須報│
│ │ │ │ 部核定。│
│ │ │ │(二)依法師資│
│ │ │ │ 培育之大│
│ │ │ │ 學應有實│
│ │ │ │ 習就業輔│
│ │ │ │ 導單位,│
│ │ │ │ 辦理教育│
│ │ │ │ 實習、輔│
│ │ │ │ 導畢業生│
│ │ │ │ 就業及地│
│ │ │ │ 方教育輔│
│ │ │ │ 導工作,│
│ │ │ │ 爰此,師│
│ │ │ │ 資培育中│
│ │ │ │ 心包含行│
│ │ │ │ 政、課程│
│ │ │ │ 與教學、│
│ │ │ │ 實習輔導│
│ │ │ │ 、地方教│
│ │ │ │ 育輔導等│
│ │ │ │ 功能,建│
│ │ │ │ 議下設符│
│ │ │ │ 合前開功│
│ │ │ │ 能之組別│
│ │ │ │ 俾利運作│
│ │ │ │ 。 │
├──┼─────┼────────────┼───────┤
│十、│大學法第 │人事室、會計室依職掌與配│一、依「行政院│
│人事│14 條、大│置職稱,條文文字應明定:│ 所屬各級人│
│室、│學法施行細│人事室置主任 1 人,得分│ 事機構人員│
│會計│則第 14 條│組辦事,置組長、專員、組│ 設置管理要│
│室之│、私立學校│員、辦事員及書記若干人,│ 點」及人事│
│組設│法第 54 條│依法辦理人事管理事項。 │ 會計相關法│
│ │、人事會計│會計室置會計主任 1 人,│ 規辦理 │
│ │相關法規 │得分組辦事,置組長、專員│二、私立學校遴│
│ │ │、組員、辦事員及書記若干│ 用總務、會│
│ │ │人,依法辦理歲計、會計及│ 計、人事主│
│ │ │兼辦統計事項。 │ 管人員前,│
│ │ │ │ 應無違反私│
│ │ │ │ 立學校法第│
│ │ │ │ 54 條「董│
│ │ │ │ 事長、董事│
│ │ │ │ 及校長之配│
│ │ │ │ 偶及其三親│
│ │ │ │ 等以內血親│
│ │ │ │ 、姻親,不│
│ │ │ │ 得擔任本校│
│ │ │ │ 總務、會計│
│ │ │ │ 、人事職務│
│ │ │ │ 。」規定情│
│ │ │ │ 形,並報請│
│ │ │ │ 各該主管教│
│ │ │ │ 育行政機關│
│ │ │ │ 核備。 │
├──┼─────┼────────────┼───────┤
│十一│大學法施行│一、公立大學應明定職員職│一、職稱設置依│
│、職│細則第 14 │ 稱,並依職屬性質及職│ 公務人員任│
│員及│條教育人員│ 務列等高低順序排列。│ 用法第 6 │
│稀少│任用條例第│ 不宜訂定不明確之職稱│ 條第 3 項│
│性科│20 條、公│ ,如召集人、行政人員│ 、各機關職│
│技人│立大專校院│ 、技術人員、佐理人員│ 稱及官等職│
│員 │稀少性科技│ 、辦事人員、視實際業│ 等員額配置│
│ │人員遴用資│ 務需要配徵職員等。 │ 準則及「子│
│ │格辦法 │ 基於職稱減併原則,若│ 、公立學校│
│ │ │ 屬同性質、列等之職稱│ 職員職務列│
│ │ │ 不應重複設置,如助理│ 等表之一」│
│ │ │ 員、佐理員應擇 1 設│ 等規定。 │
│ │ │ 置。如置有 2 個以上│二、國立大學校│
│ │ │ 之醫事職稱,應與一般│ 院配合醫事│
│ │ │ 職稱分項訂列。 │ 人員人事條│
│ │ │二、若進用資訊科技人員並│ 例施行後,│
│ │ │ 業納入組織規程規範,│ 編制表如置│
│ │ │ 應明定依「公立大專校│ 有兼任職務│
│ │ │ 院稀少性科技人員遴用│ 者,組織規│
│ │ │ 資格辦法」第 10 條規│ 程所置該職│
│ │ │ 定,不得再進用資訊科│ 務之條文中│
│ │ │ 技人員,已進用之該類│ 應增列:「│
│ │ │ 人員留任至離職為止,│ 醫師,必要│
│ │ │ 其升等仍依上開辦法原│ 時得遴用公│
│ │ │ 規定辦理。 │ 私立醫療機│
│ │ │ │ 構醫師兼任│
│ │ │ │ 。」 │
│ │ │ │三、公立大專校│
│ │ │ │ 院稀少性科│
│ │ │ │ 技人員遴用│
│ │ │ │ 資格辦法第│
│ │ │ │ 10 條第 2│
│ │ │ │ 項規定:「│
│ │ │ │ 本辦法 90 │
│ │ │ │ 年 8 月 2│
│ │ │ │ 日修正施行│
│ │ │ │ 後,公立大│
│ │ │ │ 專校院不得│
│ │ │ │ 再進用資訊│
│ │ │ │ 科技人員;│
│ │ │ │ 其於修正施│
│ │ │ │ 行前已進用│
│ │ │ │ 之現職資訊│
│ │ │ │ 科技人員,│
│ │ │ │ 得繼續留任│
│ │ │ │ 至其離職為│
│ │ │ │ 止,其升等│
│ │ │ │ 仍依本辦法│
│ │ │ │ 原規定辦理│
│ │ │ │ 。」 │
│ │ │ │四、有關諮商中│
│ │ │ │ 心之專門技│
│ │ │ │ 術人員之任│
│ │ │ │ 用(如心理│
│ │ │ │ 師、社工師│
│ │ │ │ )及相關專│
│ │ │ │ 業之執行,│
│ │ │ │ 請確依相關│
│ │ │ │ 法規(如心│
│ │ │ │ 理師法、社│
│ │ │ │ 工師法)辦│
│ │ │ │ 理。 │
├──┼─────┼────────────┼───────┤
│十二│大學法第 │一、應明定校務會議出、列│一、大學法業無│
│、校│15 條、第│ 席人員(包括學術與行│ 明文規定校│
│務會│16 條、大│ 政主管代表且不必然全│ 務會議為校│
│議 │學法施行細│ 數之學術與行政主管均│ 務之最高決│
│ │則第 16 條│ 為當然代表)之產生方│ 策會議。 │
│ │ │ 式及名額比例。應明定│二、校務會議之│
│ │ │ 學生代表比例不得少於│ 教師代表應│
│ │ │ 會議成員總額十分之一│ 經選舉產生│
│ │ │ 。 │ 。 │
│ │ │二、應明定校務會議所設各│三、配合「性別│
│ │ │ 種委員會或專案小組,│ 平等教育法│
│ │ │ 其名稱、任務及組成方│ 」業公布施│
│ │ │ 式。 │ 行,故原置│
│ │ │三、惟為簡化組織規程之條│ 之「兩性平│
│ │ │ 文,上開名稱等亦得另│ 等教育委會│
│ │ │ 定之,惟另定之法規仍│ 」及「性騷│
│ │ │ 須報部核定。 │ 擾及性侵犯│
│ │ │ │ 處理委員會│
│ │ │ │ 」請予以裁│
│ │ │ │ 撤,並應依│
│ │ │ │ 該法第 6 │
│ │ │ │ 條規定設「│
│ │ │ │ 性別平等教│
│ │ │ │ 育委員會」│
│ │ │ │ 。 │
├──┼─────┼────────────┼───────┤
│十三│大學法第 │應明定教師評審委員會其分│一、教師評審委│
│、教│20 條、教│級、組成方式及運作等規定│ 員會審議事│
│師評│師法第 17 │,經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實│ 項應包括聘│
│審委│條、第 18 │施,無須報部,惟組織規程│ 任、升等、│
│員會│條、性別平│應列出「教師評審委員會之│ 解聘、停聘│
│ │等教育法第│規定另定之」之文字。 │ 、不續聘、│
│ │16 條、性│ │ 資遣原因之│
│ │別平等教育│ │ 認定及違反│
│ │法施行細則│ │ 教師法第 │
│ │第 12 條 │ │ 17 條、第│
│ │ │ │ 18 條規定│
│ │ │ │ 義務之處理│
│ │ │ │ 。 │
│ │ │ │二、教師評審委│
│ │ │ │ 員會之分級│
│ │ │ │ ,及各級所│
│ │ │ │ 負責之業務│
│ │ │ │ ,由學校自│
│ │ │ │ 定。 │
│ │ │ │三、依法校級教│
│ │ │ │ 師評審委員│
│ │ │ │ 會任一性別│
│ │ │ │ 委員應占委│
│ │ │ │ 員總數三分│
│ │ │ │ 之一以上。│
├──┼─────┼────────────┼───────┤
│十四│大學法第 2│應明定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依法教師申訴評│
│、教│2 條、教師│其組成方式及運作等規定,│議委員會任一性│
│師申│法 29 條、│經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實施│別委員應占委員│
│訴評│性別平等教│,無須報部,惟組織規程應│總數三分之一以│
│議委│育法第 16 │列出「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上。 │
│員會│條、性別平│之規定另定之」之文字。 │ │
│ │等教育法施│ │ │
│ │行細則第 1│ │ │
│ │2 條、教師│ │ │
│ │申訴評議委│ │ │
│ │員會組織及│ │ │
│ │評議準則 │ │ │
├──┼─────┼────────────┼───────┤
│十五│大學法施行│ │一、國私立大學│
│、員│細則第 14 │ │ 應明定依組│
│額編│條及相關法│ │ 織規程擬定│
│制 │規 │ │ 教職員員額│
│ │ │ │ 編制表報本│
│ │ │ │ 部核定。直│
│ │ │ │ 轄市立、縣│
│ │ │ │ (市)立者│
│ │ │ │ ,依地方政│
│ │ │ │ 府規定辦理│
│ │ │ │ 。 │
│ │ │ │二、公立大學職│
│ │ │ │ 員員額編制│
│ │ │ │ 表應函送本│
│ │ │ │ 部或所屬地│
│ │ │ │ 方政府轉陳│
│ │ │ │ 考試院核備│
│ │ │ │ 。 │
├──┼─────┼────────────┼───────┤
│十六│大學法第 3│應明定下列事項辦法: │學生申訴評議委│
│、學│3 條、性別│一、大學為增進教育效果,│員會之性別組成│
│生自│平等教育法│ 應由經選舉產生之學生│,應依性別平等│
│治事│第 16 條、│ 代表出席校務會議,並│教育法及施行細│
│項 │性別平等教│ 出席與其學業、生活及│則所定學生申訴│
│ │育法施行細│ 訂定獎懲有關規章之會│評議委員會任一│
│ │則第 12 條│ 議。 │性別委員應占委│
│ │ │二、大學應輔導學生成立由│員總數三分之一│
│ │ │ 全校學生選舉產生之學│以上之規定辦理│
│ │ │ 生會及其他相關自治組│。 │
│ │ │ 織。 │ │
│ │ │三、大學應依學生會請求代│ │
│ │ │ 收會費。 │ │
│ │ │四、大學應建立學生申訴制│ │
│ │ │ 度,受理學生、學生會│ │
│ │ │ 及其他相關學生自治組│ │
│ │ │ 織不服學校之懲處或其│ │
│ │ │ 他措施及決議之事件,│ │
│ │ │ 以保障學生權益。建議│ │
│ │ │ 組織規程如下條文文字│ │
│ │ │ 「本大學設學生申訴評│ │
│ │ │ 議委員會,評議有關學│ │
│ │ │ 生權益及重大獎懲事宜│ │
│ │ │ ,或學生會及其他相關│ │
│ │ │ 學生自治組織不服學校│ │
│ │ │ 之懲處或其他措施及決│ │
│ │ │ 議事件之申訴。」或「│ │
│ │ │ 本校學生對於個人所受│ │
│ │ │ 獎懲不服,或學生會及│ │
│ │ │ 其他相關學生自治組織│ │
│ │ │ 不服學校之懲處或其他│ │
│ │ │ 措施及決議之事件時,│ │
│ │ │ 可向學校提出申訴。」│ │
│ │ │五、惟為簡化組織規程之條│ │
│ │ │ 文,上開辦法等亦得另│ │
│ │ │ 定之,惟另定之法規仍│ │
│ │ │ 須報部核定。 │ │
├──┼─────┼────────────┼───────┤
│十七│大學法第 1│一、國立大學訂定或修正組│ │
│、訂│6 條、第 3│ 織規程應經校務會議通│ │
│定或│6 條、私立│ 過,報教育部核定後實│ │
│修正│學校法第 2│ 施。 │ │
│程序│2 條 │二、私立大學訂定或修正組│ │
│ │ │ 織規程應經校務會議及│ │
│ │ │ 董事會通過,報教育部│ │
│ │ │ 核定後實施。 │ │
├──┼─────┼────────────┼───────┤
│十八│ │ │組織規程如未明│
│、生│ │ │定生效日者,均│
│效日│ │ │以本部核定函之│
│ │ │ │日期為生效日。│
│ │ │ │而前次報核組織│
│ │ │ │規程之條次、條│
│ │ │ │號、文字誤植而│
│ │ │ │擬予更正者,應│
│ │ │ │專案報本部獲准│
│ │ │ │後,方得溯及生│
│ │ │ │效。 │
├──┼─────┼────────────┼───────┤
│十九│大學法第 1│凡大學法及其施行細則規定│ │
│、應│3 條、第 1│應於組織規程訂定之事項,│ │
│明定│4 條、大學│原則上均應定於組織規程報│ │
│於組│法施行細則│核,如擬另定,則另定之法│ │
│織規│第 12 條 │規仍須報部核定。惟下列之│ │
│程而│ │事項應於組織規程明定,不│ │
│不得│ │得另定之: │ │
│另定│ │一、大學法第 13 條之學術│ │
│於其│ │ 主管與副主管之任期、│ │
│他規│ │ 續聘、解聘之程序及其│ │
│定之│ │ 他應遵行事項。 │ │
│事項│ │二、大學法第 14 條之大學│ │
│ │ │ 得設各種行政單位或召│ │
│ │ │ 開各種會議,行政單位│ │
│ │ │ 之名稱、會議之任務、│ │
│ │ │ 職掌、分工、行政主管│ │
│ │ │ 之資格及其他應遵行事│ │
│ │ │ 項。 │ │
│ │ │三、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12 │ │
│ │ │ 條之系所等學術單位設│ │
│ │ │ 置副主管之設置認定基│ │
│ │ │ 準等。 │ │
└──┴─────┴────────────┴───────┘
|
三、組織規程訂定或修正常見問題:
┌─────┬────────────────────┬──┐
│項目 │常見問題或錯誤說明 │備註│
├─────┼────────────────────┼──┤
│一、跨校研│依大學法第 6 條大學得跨校組成大學系統或│ │
│ 究中心│成立研究中心。若設有跨校研究中心,其組織│ │
│ 或大學│及運作方式事項應報部備查。另規範大學系統│ │
│ 系統 │組織及運作事項之辦法刻由本部訂定中,如擬│ │
│ │跨校組成大學系統,請俟該辦法發布後辦理。│ │
├─────┼────────────────────┼──┤
│二、文字疏│一、學校全銜、簡稱不一致,如應敘「○○大│ │
│ 漏 │ 學」,私立大學不再稱以「私立○○大學│ │
│ │ 」。 │ │
│ │二、組織規程名稱為「臺」字,相關條文訂列│ │
│ │ 為「臺」字;簡稱「本大學」,其後條文│ │
│ │ 誤繕為「本校」不一致。 │ │
│ │三、文字誤繕,如「秘書」職稱,誤繕為「祕│ │
│ │ 書」。 │ │
├─────┼────────────────────┼──┤
│三、體例、│一、參考「中央法規標準法」之規定,新增條│ │
│ 其他 │ 文應詳列總說明、修正前後條文對照表並│ │
│ │ 劃線標示,具體說明增列事由或增設依據│ │
│ │ 。 │ │
│ │二、若條次有所變更(如遞增或遞減),則亦│ │
│ │ 須將變動條次之條文文字列出並予條次劃│ │
│ │ 線,因條次之變更亦屬變更。 │ │
│ │三、須函報條文對照表、修正條文、全條文等│ │
│ │ 3 種格式紙本,並經公文收發逕寄送 wo-│ │
│ │ rd(非 pdf)電子檔。 │ │
│ │四、各校放置組織規程之網頁須及時更新,修│ │
│ │ 正版本經本部核定後即應予更新;若放置│ │
│ │ 網址有所變更,須通報本部。 │ │
└─────┴────────────────────┴──┘
|
四、修正行政規則草案之格式及體例(範例)○○○要點修正草案對照表
或(○○○要點第一點、第五點、第六點修正草案對照表)(○○○
要點部分規定修正草案對照表)此表稱為「對照表」
┌─────────┬─────────┬─────────┐
│修正名稱 │現行名稱 │說明 │
├─────────┼─────────┼─────────┤
│○○○○○要點 │○○○要點 │為……,爰修正本要│
│ │ │點名稱。 │
│ │ │ │
├─────────┼─────────┼─────────┤
│修正規定 │現行規定 │說明 │
├─────────┼─────────┼─────────┤
│一、 │ │一、本點新增。 │
│ │ │二、為……,爰增訂│
│ │ │ 本要點。 │
│ │ │ │
├─────────┼─────────┼─────────┤
│二、本會之任務如下│二、本會之重要職掌│一、點次變更。 │
│ : │ 如左列: │二、序言所定「重要│
│(一) │(一) │ 」、「列」等字│
│(二) │(二) │ 刪除。本會為任│
│ │ │ 務編組,非正式│
│ │ │ 單位,故將「職│
│ │ │ 掌」修正為「任│
│ │ │ 務」。 │
├─────────┼─────────┼─────────┤
│三、 │三、本會設…………│一、本點刪除。 │
│ │ 。 │二、為……,爰刪除│
│ │ │ 本點。 │
├─────────┼─────────┼─────────┤
│ │四、 │ │
└─────────┴─────────┴─────────┘
※如附總說明,其標題名稱為
「○○○要點修正草案總說明」。(修正各點次已達二分之一以上
時,為全案修正)
「○○○要點部分規定修正草案總說明」。(修正各點次在 4 點
以上,未達二分之一者)
「○○○要點第一點、第五點、第六點修正草案總說明」(修正各
點次在 3 點以內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