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名稱: 政風機構執行端正政風工作績效管制考核要點
廢止時間: 中華民國089年01月12日

所有條文

壹、管考目的:
    為提升各級政風機構執行端正政風工作績效,有效防制貪瀆不法弊端
    ,並作為法務部督導考核獎懲之依據,特訂立本要點。

貳、管考原則:
  一、從實考核、排除虛假。
  二、先期防制、檢肅貪瀆。
  三、廣求民瘼、開拓案源。
  四、專卷專管、計畫列偵。
  五、有效宣導、爭取支持。
  六、主動積極、獎懲並重。

參、管考作法:
  一、人力配置及運用:
    (一)全員投入:各級政風機構應動員政風人員全力投入防貪與肅貪
          工作,有效掌控機關易滋弊端業務及貪瀆傾向、跡象等生活違
          常人員,促使政風全體人員均擔負端正政風工作責任。
    (二)劃分責任區:各級政風機構應依機關狀況,有效劃分責任區,
          落實工作責任,使各政風人員走出辦公室,深入發掘責任區內
          貪瀆線索,有效反映。
  二、目標管理:
    (一)政風資料蒐集:各一級政風機構應視各機關之業務特性,酌定
          所屬各專任政風人員每人每月至少應蒐集責任區內防貪與肅貪
          具有價值之政風資料二件以上,以有效掌控機關政風狀況,並
          由單位主管列管據以作為肅貪線索及防貪措施工作之參考處理
          。
    (二)線索蒐報:
          1.司法院、內政部、財政部、教育部、法務部、經濟部、交通
            部、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灣省政府、臺北
            市政府、高雄市政府等一級政風機構應嚴格管制所屬與十六
            類易滋弊端業務有關之政風機構每月蒐報貪瀆線索狀況,每
            半年函送檢察或調查機關偵辦之貪瀆線索資料不得少於五件
            ,其中重大貪瀆線索不得少於一件。
          2.前款以外之其他一級政風機構每半年函送檢察或調查機關偵
            辦之貪瀆線索資料得依據機關之業務特性酌定。
          3.各政風機構函送檢察或調查機關之貪瀆線索應依據本部所頒
            「政風機構端正政風防制貪瀆作業注意事項」規定辦理。
  三、逐級考核:
    (一)各一級政風機構應參照本要點規定,依照機構特性,妥適訂定
          本機關及所屬機關政風機構執行端正政風工作績效考核要點,
          並得以評比方式,核列績效優劣等第,陳報法務部核備後實施
          。
    (二)各二級政風機構(例如:各縣市政府、各國營事業機構)參照
          前款作法,訂定本機關及所屬機關政風機構績效考核要點,陳
          報一級政風機構核備後實施。
    (三)各機關政風機構主管應參照前揭政風機構績效考核要點、作法
          ,就本機構各專任政風人員之績效酌予列管評比。
  四、先期線索發掘:
    (一)機關易滋弊端業務先期蒐報工作:各級政風機構應針對本機關
          所有業務評估其易滋弊端狀況,專冊專卷列管,內應詳列易滋
          弊端業務、形成弊端之原因(包括制度、法令、作業程序、作
          業現況、現有防弊措施及其執行情形、承辦人之操守、品德狀
          況及民眾廠商之看法等)、相關肅貪防貪之因應對策與具體解
          決之作法。
    (二)機關貪瀆傾向、跡象人員先期資料蒐集:各級政風機構應就機
          關全體員工,先期掌握評估涉有貪瀆傾向、跡象人員專卷列管
          ,每人一卷,適度建立運用關係,全力蒐集不法事證資料,並
          適時清查其執行經辦之業務,查察其不法弊端,證據確鑿者,
          即依法反映處理。
    (三)鎖定重要貪瀆對象提列「中心案件」:各級政風機構應依據前
          述易滋弊端業務及貪瀆傾向、跡象人員所作評估清查過濾,鎖
          定重要貪瀆案件、重要貪瀆對象,提列年度「中心案件」,全
          力蒐報不法事證,先期反映,並協同調查單位計畫列偵,依法
          偵辦。
    (四)提列重要貪瀆「犯罪型態」,計畫列偵:為發揮檢察、調查、
          政風鐵三角工作精神,對於民眾長期詬病之機關貪瀆現象,無
          法有效懲治或對存有之隱密犯罪,政風人員礙於職權難以有效
          蒐證,或機關不便移送之貪瀆案件,各一級政風機構應將犯罪
          型態、應鎖定之對象提報法務部經審查後,簽報部長移請法務
          部調查局先期計畫列偵,並協助調查單位蒐證,以期有效偵破
          。
  五、貫徹工作責任:對於機關內貪瀆弊端業務及貪瀆傾向、跡象人員未
      能有效評估列冊管制,或評估不實或蒐報資料不力,未能先期反映
      貪瀆線索者,均嚴予追究責任區政風人員暨其主管之責任,著有績
      效者,則予議獎。

肆、管制事項:
  一、一般管制:
    (一)處理檢舉事項管制:
          1.各級政風機構應加強宣導本機關檢舉信箱、電話、傳真機號
            碼,提高民家利用率,並專卷列管宣導之情形。
          2.檢舉案件,應一案一卷,專卷列管,注意保密,妥訂查察計
            畫,至遲一個月內應將查處結果,循政風體系陳報,複雜案
            件短期無法查明需費時較久者,應敘明後續之查證作為預估
            結案之時間。
    (二)本部交查案件管制:交查案件比照前揭檢舉案件管制,至遲應
          於一個月內查明陳復,對於複雜案件、查證費時者,應於一個
          月時限內先行函復初步查證情形、後續查證作為及預計結案之
          時間。
    (三)政風法令宣導:政風法令宣導應普遍、全面、持續、有效利用
          各種集會、刊物及法紀講習宣導,針對機關承辦易滋弊端業務
          員工至少每三個月落實宣導乙次,並列冊加以管制,避免遺漏
          。
  二、專案管制:
    (一)鉅額採購及重大營繕工程案件管制:
          1.適時填報「各機關辦理重大採購營繕工程報告表」。
          2.分標專卷列管,除按「各機關辦理採購及營繕工程防止舞弊
            貪瀆作業規定」第四點所可能發生弊端之項目進行查察外,
            並針對下列弊端加強查察:
           (1)委外設計之工程是否長期由特定人士、廠商把持分配。
           (2)委外設計之工程有否遭綁定規格、浮報經費及相關弊端。
           (3)委外設計之工程機關承辦單位有無確實審查或勾結舞弊狀
              況。
           (4)工程招標、發包有否做到公開、公平及是否遭到圍標。
           (5)廠商施工期間有無偷工減料任意變更設計,追加鉅額預算
              與監工人員勾結,圖利不法情事。
          3.鉅額採購及重大營繕工程均應針對前揭各項弊端之查察執行
            過程,每一卷內均應有所紀錄及工作日誌。
    (二)司法等各類易滋弊端業務查察管制:包括司法(含法務)、建
          管、地政、工商登記、都市計畫、銀行放款、證券管理、監理
          、稅務、關稅、警政、環保、醫政及教育等十四種業務,應加
          強下列工作:
          1.對於「中間媒介」涉有行受賄之嫌疑者,應予建檔列線查察
            ,資料完備即陳報本部處理。
          2.訂定具體訪查計畫,每月不定期執行訪查員工及與機關業務
            有關民眾、廠商、業者等,瞭解機關員工索賄狀況相關貪瀆
            弊端資料或其他業務需行政改進之情形。
          3.每年應定期針對與本機關有接觸之民眾實施問卷調查,瞭解
            各項政風指標(包括貪瀆狀況輕重程度,機關業務貪續成因
            ,改善之道等)、民眾滿意度,作為政風決策之參考。
    (三)貪瀆傾向、跡象等人員查察管制:
          1.貪瀆傾向、跡象人員應依「防止公務人員貪瀆不法資料處理
            要點」相關事項適時處理。
          2.前揭人員應專卷列管,每人一卷,適度建立運用關係蒐集不
            法事證,並適時清查其執行經辦之業務,查察其不法弊端,
            證據確鑿者,即依法偵辦,無具體事證者,依其情節建議首
            長調整其職務。

伍、績效考核:
  一、各政風機構應切實依本要點管考原則、管考作法、業務管制事項執
      行,以提昇政風工作績效,進而有效掌握機關弊端,採取先期防制
      策略。在防貪方面,能做到抑制貪瀆案件之發生率;在肅貪方面,
      能廣拓案源,主動積極有計畫偵破重大貪瀆案,促使貪瀆案件「黑
      數」均能攤在陽光下,繩之以法。
  二、量之績效考核:量之績效考核依據法務部現行每月彙整之各一級政
      風機構函報之「政風工作成果統計表」、「政風工作成果彙報表」
      、「函送貪瀆案件起訴統計表」、「受理請託關說、贈受財物、飲
      宴應酬事件統計表」、「推行行政肅貪工作成果彙報表」、「受理
      檢舉貪瀆案件統計表」為依據,並參考各級政風機構組織、人力、
      機關業務特性加以評量,對於各項成果經常掛零者,得專案輔導考
      核改進。
  三、質之績效考核:以量之績效考核為基礎,參照下列標準評定其重大
      績效。
    (一)貪瀆案件之發掘:以能先期發掘函送檢察或調查機關偵辦,並
          所發掘者涉案層次為薦任九職等以上之主管或正、副首長,涉
          案人員在三人以上之集團或組織性貪瀆共犯,以及依案件偵辦
          之難度、複雜性及對機關社會之影響價值性為評量重大績效之
          標準。
    (二)行政肅貪案件績效:各級政風機構應依照法務部所訂「政風機
          構加強行政肅貪作業注意事項」,迅速追究員工行政責任,促
          使公務員知法、守法,有效導正機關風紀避免貪瀆情事發生者
          ,為評量其重大績效之標準。
    (三)貪瀆案件之預防:以能先期評估機關易滋弊端業務,辦理座談
          、民情調查、研編防貪專報等,瞭解機關貪瀆問題所在,採取
          有效預防措施,消除影響機關貪瀆之因素,諸如修正「無效率
          、不便民」之法令規章及作業程序,貪瀆傾向、跡象人員之職
          務調整等,致民眾或廠商等社會各界對機關政風之反映,確有
          明顯改善好評者,為評量防貪工作重大績效之標準。
    (四)政風法令宣導:以能創新法令宣導活動,運用各種多元媒體普
          遍、持續、有效、深入基層、促使機關員工落實其知法、守法
          觀念,避免違法亂紀案件發生,並適時鼓勵員工或民眾勇於檢
          舉貪瀆不法,以及對推展政風工作暨提昇政風機構形象有助益
          者,為評量重大宣導績效之標準。
    (五)加強獎勵廉能:以積極發掘公務員廉能事蹟,辦理廉能表揚,
          以激濁揚清,鼓舞員工士氣,改變民眾對公務員貪瀆情形嚴重
          之誤解者,為評量重大績效之標準。

陸、督導考核與獎懲:
  一、本要點有關業務管制作法、管制事項及績效考核,配合法務部「政
      風業務督導考核實施要點」有關督導工作實施,於督導時列入檢查
      項目,未確實執行者列入缺失項目處理。
  二、本績效考核以日曆年為計算基期,每半年各一級政風機構應將績效
      考核情形陳報法務部,對於績效不彰單位,應會同一級政風機構列
      冊將考核情形陳報法務部,執行績優政風機構予以獎勵,經輔導考
      核績效仍不彰者,列入其主管年度考績或調整職務之參考。
  三、各政風人員及其所屬單位之績效優劣,應作為該政風人員升遷考核
      之重要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