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旨:
為使貢獻有門、求助有處,健全服務供需體系,以激勵社會大眾投入
志願服務行列,特訂定本方案。
|
二、目標:
(一)結合社會資源健全志願服務體系,鼓勵志願服務擴大服務功能。
(二)暢通志願服務供需管道,有效運用志工人力。
(三)運用行銷觀念,積極宣導志願服務。
(四)發揚實驗創新精神,開拓志願服務新領域。
|
三、實施要領:
┌───┬────┬───────┬────┬────┬───┐
│目 標│工作項目│作 法│主辦單位│協辦單位│備 註│
├───┼────┼───────┼────┼────┼───┤
│一 結│ (一) 強│1 鼓勵縣市成立│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合│ 化│ 志願服務協會│ │ │ │
│ 社│ 縣│ 。 │ │ │ │
│ 會│ 市│2 輔導臺灣省志│社會處 │ │ │
│ 資│ 志│ 願服務協會。│ │ │ │
│ 源│ 願│3 聘請專家學者│社會處 │ │ │
│ 健│ 服│ 擔任志願服務│縣市政府│ │ │
│ 全│ 務│ 顧問。 │ │ │ │
│ 志│ 組│4 建立轄內志工│縣市政府│ │ │
│ 願│ 織│ 基本資料。 │ │ │ │
│ 服│ 功│5 設置志願服務│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務│ 能│ 專線,並統籌│ │ │ │
│ 體│ │ 辦理轄區內志│ │ │ │
│ 系│ │ 願人力供需調│ │ │ │
│ ,│ │ 節事宜。 │ │ │ │
│ 鼓│ │6 指定社工 (督│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勵│ │ 導) 員專責推│ │ │ │
│ 志│ │ 展志願服務業│ │ │ │
│ 願│ │ 務。 │ │ │ │
│ 服│ (二) 加│1 建立志工實習│縣市政府│ │訓練方│
│ 務│ 強│ 制度。 │ │ │式包括│
│ 擴│ 辦│2 繼續辦理志工│縣市政府│ │: │
│ 大│ 理│ 授證。 │ │ │1 演講│
│ 服│ 志│3 編撰志工訓練│社會處 │ │2 座談│
│ 務│ 工│ 手冊。 │ │ │3 個案│
│ 功│ 組│4 定期辦理本處│社會處 │縣市政府│ 討論│
│ 能│ 訓│ 志願服務隊督│ │ │4 小組│
│ │ ,│ 導研習班。 │ │ │ 討論│
│ │ 增│5 定期辦理本省│社會處 │縣市政府│5 經驗│
│ │ 進│ 民間慈善團體│ │ │ 報告│
│ │ 志│ 工作幹部工作│ │ │6 實務│
│ │ 工│ 研討會。 │ │ │ 演練│
│ │ 繼│6 定期辦理志願│社會處 │縣市政府│7 觀摩│
│ │ 續│ 服務發展規劃│ │ │ 考察│
│ │ 服│ 研討會。 │ │ │ │
│ │ 務│7 協助轄區內社│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之│ 會福利機構志│ │ │ │
│ │ 意│ 願服務慈善團│ │ │ │
│ │ 願│ 體辦理志工研│ │ │ │
│ │ │ 習。 │ │ │ │
│ │ (三) 結│1 定期巡迴輔導│縣市政府│ │ │
│ │ 合│ 轄區內志願服│ │ │ │
│ │ 公│ 務及慈善團體│ │ │ │
│ │ 私│ 。 │ │ │ │
│ │ 立│2 主動與轄區內│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社│ 民間社會福利│各社會福│ │ │
│ │ 會│ 機構聯繫,共│利機構 │ │ │
│ │ 福│ 同推動志願服│ │ │ │
│ │ 利│ 務工作。 │ │ │ │
│ │ 機│3 輔導轄區內國│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構│ 際性、公益性│ │民政廳 │ │
│ │ ,│ 及宗教慈善團│ │衛生處 │ │
│ │ 發│ 體,針對急需│ │ │ │
│ │ 揮│ 解決之社會問│ │ │ │
│ │ 整│ 題,提供重點│ │ │ │
│ │ 體│ 服務,如對植│ │ │ │
│ │ 力│ 物人、低收入│ │ │ │
│ │ 量│ 邊緣精神病患│ │ │ │
│ │ │ 等之照顧。 │ │ │ │
│ │ │4 配合實際需要│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 聯合轄區內公│ │ │ │
│ │ │ 私立社會福利│ │ │ │
│ │ │ 機構,動員志│ │ │ │
│ │ │ 工舉辦義演、│ │ │ │
│ │ │ 義賣活動,籌│ │ │ │
│ │ │ 募經費照顧社│ │ │ │
│ │ │ 會上需要關懷│ │ │ │
│ │ │ 之特定對象。│ │ │ │
│ │ │5 印製發行本省│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 志願服務、慈│ │ │ │
│ │ │ 善團體聯絡手│ │ │ │
│ │ │ 冊。 │ │ │ │
│ │ (四) 促│1 繼續辦理志工│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進│ 平安保險。 │ │ │ │
│ │ 志│2 推廣「志願服│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工│ 務是不『計』│各社會福│ │ │
│ │ 各│ 金錢、物質報│利機構 │ │ │
│ │ 項│ 酬的助人行為│ │ │ │
│ │ 福│ 」之觀念,繼│ │ │ │
│ │ 利│ 續辦理「酌付│ │ │ │
│ │ │ 志工服務誤餐│ │ │ │
│ │ │ 費與交通津貼│ │ │ │
│ │ │ 」之措施。 │ │ │ │
│ │ │3 籌募志願服務│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 基金。 │ │ │ │
│ │ │4 為保障志工權│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 益,得特約法│ │ │ │
│ │ │ 律顧問。 │ │ │ │
│ │ │5 定期舉辦優秀│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 志工參觀考察│ │ │ │
│ │ │ 社會福利機構│ │ │ │
│ │ │ 活動。 │ │ │ │
│ │ │6 設計製發志工│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 背心。 │ │ │ │
│ │ │7 補助優秀志工│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 至大專院校社│ │ │ │
│ │ │ 會工作相關科│ │ │ │
│ │ │ 系進修。 │ │ │ │
│ │ (五) 定│1 每年分區舉辦│社會處 │ │ │
│ │ 期│ 志願服務座談│ │ │ │
│ │ 舉│ 會,以建立共│ │ │ │
│ │ 辦│ 識,齊一做法│ │ │ │
│ │ 志│ 。 │ │ │ │
│ │ 願│2 建立縣市志願│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服│ 服務聯繫會報│ │ │ │
│ │ 務│ 制度。 │ │ │ │
│ │ 分│(1) 各縣市每半│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區│ 年辦理一次│ │ │ │
│ │ 座│ 。 │ │ │ │
│ │ 談│(2) 每年分南、│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會│ 北、中三區│ │ │ │
│ │ │ 辦理一次,│ │ │ │
│ │ │ 由縣市輪流│ │ │ │
│ │ │ 主辦。 │ │ │ │
│ │ │3 建立「轄區內│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 需要服務個案│ │ │ │
│ │ │ 轉介照會制度│ │ │ │
│ │ │ 」。 │ │ │ │
│二 暢│ (一) 參│1 調查轄區內孤│縣市政府│ │ │
│ 通│ 與│ 苦無依,臥病│ │ │ │
│ 志│ 老│ 在床及一般社│ │ │ │
│ 願│ 人│ 區老人之需求│ │ │ │
│ 服│ 服│ 並建立基本資│ │ │ │
│ 務│ 務│ 料。 │ │ │ │
│ 供│ │2 運用志工參與│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需│ │ 老人居家服務│ │ │ │
│ 管│ │ 。 │ │ │ │
│ 道│ │3 鼓勵志工參與│縣市政府│ │ │
│ ,│ │ 老人收容養護│各社會福│ │ │
│ 有│ │ 機構之院內服│利機構 │ │ │
│ 效│ │ 務。 │ │ │ │
│ 運│ │4 辦理屆齡退休│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用│ │ 人員研習會,│ │人事處 │ │
│ 志│ │ 鼓勵參與長青│ │ │ │
│ 工│ │ 志願服務隊。│ │ │ │
│ 人│ │5 輔導社區利用│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力│ │ 社區活動中心│ │ │ │
│ │ │ 、老人活動中│ │ │ │
│ │ │ 心辦理日間托│ │ │ │
│ │ │ 老服務。 │ │ │ │
│ │ │6 於公共場所 (│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 如車站、醫院│ │衛生處 │ │
│ │ │ ) 設置服務台│ │交通處 │ │
│ │ │ 提供老人服務│ │ │ │
│ │ │ 。 │ │ │ │
│ │ │7 老人服務內容│ │ │參考本│
│ │ │ 如附表。 │ │ │府社會│
│ │ │ │ │ │處訂定│
│ │ │ │ │ │之志工│
│ │ │ │ │ │服務項│
│ │ │ │ │ │目、服│
│ │ │ │ │ │務對象│
│ │ │ │ │ │、服務│
│ │ │ │ │ │方式分│
│ │ │ │ │ │類表。│
│ │ (二) 參│1 瞭解或調查轄│縣市政府│ │ │
│ │ 與│ 區內各類殘障│ │ │ │
│ │ 殘│ 者之需求並建│ │ │ │
│ │ 障│ 立基本資料。│ │ │ │
│ │ 服│2 鼓勵志工參與│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務│ 殘障收容機構│各社會福│ │ │
│ │ │ 院內服務。 │利機構 │ │ │
│ │ │3 鼓勵轄區內公│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 司企業單位提│ │勞工處 │ │
│ │ │ 供殘障者就業│ │ │ │
│ │ │ 機會。 │ │ │ │
│ │ │4 鼓勵民間熱心│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 人士暨團體籌│ │ │ │
│ │ │ 設殘障福利機│ │ │ │
│ │ │ 構及庇護工廠│ │ │ │
│ │ │ 。 │ │ │ │
│ │ │5 於公共場所 (│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 如車站、醫院│ │衛生處 │ │
│ │ │ ) 設置服務台│ │交通處 │ │
│ │ │ 提供殘障同胞│ │ │ │
│ │ │ 服務。 │ │ │ │
│ │ │6 殘障服務內容│ │ │參考本│
│ │ │ 如附表。 │ │ │府社會│
│ │ │ │ │ │處訂定│
│ │ │ │ │ │之志工│
│ │ │ │ │ │服務項│
│ │ │ │ │ │目、服│
│ │ │ │ │ │務對象│
│ │ │ │ │ │、服務│
│ │ │ │ │ │方式分│
│ │ │ │ │ │類表。│
│ │ (三) 參│1 調查轄區內青│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與│ 少年、兒童之│ │ │ │
│ │ 青│ 社會需求,並│ │ │ │
│ │ 少│ 建立基本資料│ │ │ │
│ │ 年│ 。 │ │ │ │
│ │ 、│2 鼓勵志工參與│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兒│ 兒童、青少年│各社會福│ │ │
│ │ 童│ 收容機構之院│利機構 │ │ │
│ │ 服│ 內服務。 │ │ │ │
│ │ 務│3 安排志工為單│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 親家庭、破碎│ │ │ │
│ │ │ 家庭及低收入│ │ │ │
│ │ │ 家庭子女服務│ │ │ │
│ │ │ 。 │ │ │ │
│ │ │4 安排志工為生│縣市政府│ │ │
│ │ │ 活、社會適應│ │ │ │
│ │ │ 不良之青少年│ │ │ │
│ │ │ 服務。 │ │ │ │
│ │ │5 青少年、兒童│ │ │參考本│
│ │ │ 服務內容如附│ │ │府社會│
│ │ │ 表。 │ │ │處訂定│
│ │ │ │ │ │之志工│
│ │ │ │ │ │服務項│
│ │ │ │ │ │目、服│
│ │ │ │ │ │務對象│
│ │ │ │ │ │、服務│
│ │ │ │ │ │方式分│
│ │ │ │ │ │類表。│
│ │ (四) 參│1 瞭解或調查社│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與│ 區居民生活需│ │ │ │
│ │ 社│ 求,並建立基│ │ │ │
│ │ 區│ 本資料。 │ │ │ │
│ │ 服│2 尋覓適當之退│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務│ 休人員為志工│ │ │ │
│ │ │ ,擔任社區活│ │ │ │
│ │ │ 動中心管理員│ │ │ │
│ │ │ 。 │ │ │ │
│ │ │3 輔導社區運用│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 社區活動中心│ │ │ │
│ │ │ 辦理各項福利│ │ │ │
│ │ │ 服務。 │ │ │ │
│ │ │4 聯繫社區內或│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 鄰近社區之民│ │衛生處 │ │
│ │ │ 間慈善團體共│ │ │ │
│ │ │ 同關心加強照│ │ │ │
│ │ │ 顧低收入戶之│ │ │ │
│ │ │ 精神病患及中│ │ │ │
│ │ │ 重度智能不足│ │ │ │
│ │ │ 家庭。 │ │ │ │
│ │(五) 參 │1 安排適當之志│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與 │ 工從事個案訪│ │ │ │
│ │ 急 │ 視服務,給予│ │ │ │
│ │ 難 │ 案主精神關懷│ │ │ │
│ │ 戶 │ 支持。 │ │ │ │
│ │ 、 │2 借重專業人員│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低 │ 之志工如醫生│ │ │ │
│ │ 收 │ 、律師、教師│ │ │ │
│ │ 入 │ ‥‥等為弱勢│ │ │ │
│ │ 戶 │ 階層提供必要│ │ │ │
│ │ 照 │ 之服務。 │ │ │ │
│ │ 顧 │3 輔導志願服務│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服 │ 團體或慈善團│ │ │ │
│ │ 務 │ 體為急難戶、│ │ │ │
│ │ │ 低收入戶提供│ │ │ │
│ │ │ 各項協助。 │ │ │ │
│ │ │4 協調大專院校│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 服務性社團為│ │ │ │
│ │ │ 低收入家庭子│ │ │ │
│ │ │ 女提供課業輔│ │ │ │
│ │ │ 導服務。 │ │ │ │
│ │(六) 辦 │1 輔導媽媽教室│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理 │ 普遍組設「家│ │ │ │
│ │ 「 │ 庭主婦急難救│ │ │ │
│ │ 志 │ 助隊」辦理急│ │ │ │
│ │ 工 │ 救及護理訓練│ │ │ │
│ │ 儲 │ 。 │ │ │ │
│ │ 備 │2 普遍辦理各類│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 │ 志工訓練。 │ │ │ │
│ │ 專 │3 配合當地服務│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業 │ 需求,辦理大│ │ │ │
│ │ 訓 │ 專院校服務性│ │ │ │
│ │ 練 │ 社團訓練研習│ │ │ │
│ │ 培 │ 營。 │ │ │ │
│ │ 育 │4 輔導協助大專│社會處 │ │ │
│ │ 新 │ 院校服務性社│ │ │ │
│ │ 志 │ 團展開服務。│ │ │ │
│ │ 工 │(1) 調查建立大│縣市政府│ │ │
│ │ 人 │ 專院校服務│ │ │ │
│ │ 力 │ 性社團服務│ │ │ │
│ │ 資 │ 現況基本資│ │ │ │
│ │ 源 │ 料。 │ │ │ │
│ │ │(2) 主動協助大│縣市政府│ │ │
│ │ │ 專院校服務│ │ │ │
│ │ │ 性社團參與│ │ │ │
│ │ │ 社會服務及│ │ │ │
│ │ │ 協助其進行│ │ │ │
│ │ │ 社會福利專│ │ │ │
│ │ │ 案調查。 │ │ │ │
│三 運│ (一) 印│1 設計印製志願│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用│ 製│ 服務宣導記事│ │ │ │
│ 行│ 各│ 冊。 │ │ │ │
│ 銷│ 類│2 設計印製志願│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策│ 志│ 服務問答小冊│ │ │ │
│ 略│ 願│ (志願服務指│ │ │ │
│ ,│ 服│ 南) 。 │ │ │ │
│ 積│ 務│3 設計印製志願│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極│ 宣│ 服務費用簡介│ │ │ │
│ 宣│ 傳│ 。 │ │ │ │
│ 導│ 品│4 編撰志願服務│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志│ 增│ 論叢。 │ │ │ │
│ 願│ 進│5 製作志願服務│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服│ 社│ 宣導錄影帶。│ │ │ │
│ 務│ 會│6 印製志願服務│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大│ 書籤書卡。 │ │ │ │
│ │ 眾│ │ │ │ │
│ │ 之│ │ │ │ │
│ │ 志│ │ │ │ │
│ │ 願│ │ │ │ │
│ │ 服│ │ │ │ │
│ │ 務│ │ │ │ │
│ │ 認│ │ │ │ │
│ │ 知│ │ │ │ │
│ │ │ │ │ │ │
│ │ (二) 舉│1 舉辦志願服務│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辦│ 攝影比賽。 │ │ │ │
│ │ 各│2 舉辦志願服務│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項│ 書法比賽。 │ │ │ │
│ │ 志│3 舉辦徵選志願│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願│ 服務之歌及短│ │ │ │
│ │ 服│ 句格言比賽。│ │ │ │
│ │ 務│4 舉辦志願服務│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宣│ 徵文比賽。 │ │ │ │
│ │ 導│5 舉辦志願服務│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活│ 海報比賽。 │ │ │ │
│ │ 動│6 配合節慶辦理│社會處 │ │ │
│ │ │ 志願服務宣導│縣市政府│ │ │
│ │ │ 活動。 │ │ │ │
│ │ │7 併社工週活動│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 ,展示志願服│ │ │ │
│ │ │ 務成果。 │ │ │ │
│ │ (三) 加│1 運用大眾傳播│社會處 │新聞處 │ │
│ │ 強│ 媒體製作或報│縣市政府│ │ │
│ │ 平│ 導志願服務活│ │ │ │
│ │ 時│ 動及服務狀況│ │ │ │
│ │ 宣│ 。 │ │ │ │
│ │ 導│2 發行志工服務│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工│ 通訊。 │ │ │ │
│ │ 作│3 協助各志願服│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 務團體機構交│ │ │ │
│ │ │ 換志工服務通│ │ │ │
│ │ │ 訊。 │ │ │ │
│ │ │4 利用村里民大│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 會介紹志願服│ │ │ │
│ │ │ 務。 │ │ │ │
│ │ │5 主動前往各人│縣市政府│民政廳 │ │
│ │ │ 民團體、工商│ │社會處 │ │
│ │ │ 界宣導志願服│ │建設廳 │ │
│ │ │ 務。 │ │ │ │
│ │ │6 主動前往各大│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 專院校,利用│ │ │ │
│ │ │ 社團集會、宣│ │ │ │
│ │ │ 導志願服務。│ │ │ │
│ │ │7 將優秀志工服│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 務事蹟登載於│ │ │ │
│ │ │ 社會福利月刊│ │ │ │
│ │ │ ,並適時加以│ │ │ │
│ │ │ 表揚。 │ │ │ │
│ │ │8 在公共場所 (│社會處 │衛生處 │ │
│ │ │ 如車站、醫院│縣市政府│交通處 │ │
│ │ │ ) 製作志願服│ │ │ │
│ │ │ 務宣導看板。│ │ │ │
│ │ │9 配合內政部訂│社會處 │ │ │
│ │ │ 頒之「志願服│縣市政府│ │ │
│ │ │ 務記錄證登錄│ │ │ │
│ │ │ 暨使用要點」│ │ │ │
│ │ │ 建立志工服務│ │ │ │
│ │ │ 情形登記制度│ │ │ │
│ │ │ 。 │ │ │ │
│四 發│ (一) 推│1 建議教育部門│社會處 │ │ │
│ 揚│ 廣│ 於各級學校加│教育廳 │ │ │
│ 實│ 「│ 強「志願服務│ │ │ │
│ 驗│ 人│ 之宣導」: │ │ │ │
│ 創│ 人│(1) 在國民義務│教育廳 │ │ │
│ 新│ 以│ 教育「社會│ │ │ │
│ 精│ 參│ 科」、「生│ │ │ │
│ 神│ 加│ 活與倫理」│ │ │ │
│ ,│ 志│ 「童子軍訓│ │ │ │
│ 開│ 願│ 練」及高中│ │ │ │
│ 拓│ 服│ 「公民與道│ │ │ │
│ 志│ 務│ 德」等課程│ │ │ │
│ 願│ 為│ 介紹志願服│ │ │ │
│ 服│ 榮│ 務。 │ │ │ │
│ 務│ 」│(2) 大專院校相│教育廳 │ │ │
│ 新│ 之│ 關科系將「│ │ │ │
│ 領│ 觀│ 參與志願服│ │ │ │
│ 域│ 念│ 務」列為實│ │ │ │
│ │ │ 習學分之一│ │ │ │
│ │ │ 。 │ │ │ │
│ │ │2 建議教育部門│社會處 │ │ │
│ │ │ 將「參加志願│教育廳 │ │ │
│ │ │ 服務之經歷」│ │ │ │
│ │ │ 列為進入社工│ │ │ │
│ │ │ 相關研究所之│ │ │ │
│ │ │ 甄選要件之一│ │ │ │
│ │ │ 。 │ │ │ │
│ │ │3 經由大眾傳播│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 媒體促請各業│新聞處 │ │ │
│ │ │ 業主配合鼓勵│勞工處 │ │ │
│ │ │ 優秀員工參與│ │ │ │
│ │ │ 志願服務。 │ │ │ │
│ │ (二) 輔│1 協助團體突破│社會處 │ │ │
│ │ 導│ 「取之於會員│縣市政府│ │ │
│ │ 民│ ,全用於案主│ │ │ │
│ │ 間│ 」之傳統觀念│ │ │ │
│ │ 慈│ 與做法,進而│ │ │ │
│ │ 善│ 視財力聘用專│ │ │ │
│ │ 機│ 職人員,以提│ │ │ │
│ │ 構│ 昇服務層次。│ │ │ │
│ │ 、│2 協助團體規劃│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團│ 服務項目及辦│ │ │ │
│ │ 體│ 理工作幹部訓│ │ │ │
│ │ 提│ 練。 │ │ │ │
│ │ 供│3 能委託民間辦│社會處 │縣市政府│ │
│ │ 服│ 理之社會福利│ │ │ │
│ │ 務│ 服務,應委由│ │ │ │
│ │ │ 民間接辦。 │ │ │ │
│ │ │4 經評鑑為服務│社會處 │ │ │
│ │ │ 績效良好之機│ │ │ │
│ │ │ 構、團體,政│ │ │ │
│ │ │ 府予以表揚或│ │ │ │
│ │ │ 經費補助。 │ │ │ │
│ │ │ (既屬創新必不│ │ │ │
│ │ (三) 嘗│周延以下僅能舉│ │ │ │
│ │ 試│例) │ │ │ │
│ │ 辦│1 輔導民間志願│社會處 │ │ │
│ │ 理│ 服務及慈善團│縣市政府│ │ │
│ │ 創│ 體設置被虐待│ │ │ │
│ │ 新│ 兒童婦女及老│ │ │ │
│ │ 之│ 人之庇護所。│ │ │ │
│ │ 服│2 儲訓接待家庭│社會處 │ │ │
│ │ 務│ ,以使對此項│縣市政府│ │ │
│ │ 項│ 服務有興趣之│ │ │ │
│ │ 目│ 民眾全戶人口│ │ │ │
│ │ │ 投入志願服務│ │ │ │
│ │ │ 。 │ │ │ │
│ │ │3 儲訓義務旅遊│社會處 │ │ │
│ │ │ 專業志工或解│旅遊局 │ │ │
│ │ │ 說員。 │ │ │ │
│ │ │4 參照晚晴協會│縣市政府│社會處 │ │
│ │ │ 、婦女救援基│ │ │ │
│ │ │ 金會等自助團│ │ │ │
│ │ │ 體之做法於各│ │ │ │
│ │ │ 縣市推廣。 │ │ │ │
└───┴────┴───────┴────┴────┴───┘
附表:
┌─────────┬────────────────────┐
│ 服 務 對 象 │ 服 務 內 容 │
├─────────┼────────────────────┤
│老人服務 │一 陪同外出購物、訪友、參觀展覽、藝文活│
│ │ 動、社區活動、看電影。 │
│ │二 陪同運動、散步。 │
│ │三 陪同就醫、保健。 │
│ │四 陪同上教堂、廟宇。 │
│ │五 協助書信書寫、郵寄、聯繫親友。 │
│ │六 協助飲食準備,周末陪同進餐。 │
│ │七 邀請老人參與社交休閒活動。 │
│ │八 家庭設備維護 (家俱、電器) 。 │
├─────────┼────────────────────┤
│殘障服務 │一 訪視。 │
│ │二 陪同外出、旅行。 │
│ │三 協助復健訓練。 │
│ │四 協助生活自理訓練。 │
│ │五 輔導自助團體。 │
├─────────┼────────────────────┤
│青少年、兒童服務 │一 訪視、遊玩、運動。 │
│ │二 邀請參與社交活動、參觀展覽藝文活動。│
│ │三 指導興趣嗜好。 │
│ │四 課業輔導。 │
│ │五 輔導單親家庭聯誼組織。 │
└─────────┴────────────────────┘
|
四、經費:
七十九、八十年度所需經費在年度預算相關經費項下勻支:新創業務
需增列預算辦理者自八十一年度起編列預算辦理。各年度經費如有不
足者,得請民間公益團體贊助或向內政部申請補助。
|
五、預期績效:
(一)使全省性及縣市地區性之志願服務組織趨於健全,以更有效率地
凝聚結合志工人力資源。
(二)使服務供需管道暢通,使志工皆適才適所,發揮所長,亦使待助
之個人、家庭或機構適時獲得志工適當之服務。
(三)使人人參加志願服務為榮,使志願服務蔚為風氣。
(四)使志願服務領域更為寬廣,供更多民眾投入志願服務行列。
(五)使本省社會福利工作因志工之投入而更加落實,社會福利品質更
加提昇。
|
六、計畫督導:
(一)執行期間由各機關彙送執行季報表,並由社會處定期查訪、督導
。
(二)年度結束後,由各機關將執行成果彙報社會處,由社會處研提成
果報告,提報府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