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名稱: 刑事訴訟法
時間: 中華民國113年7月31日
立法沿革: 中華民國113年7月3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300068921號令修正公布第245 條;增訂第70條之1、第153條之1至第153條之10、第245條之1條文及第十 一章之一章名
法規體系: / 司法 / 刑事

歷史沿革

1. 中華民國17年7月28日國民政府訂定公布全文513條,同年9月1日施行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2. 中華民國24年1月1日國民政府修正公布全文516條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3. 中華民國34年12月26日國民政府修正公布第 6條、第22條、第50條、第67 條、第68條、第108條、第109條、第114條、第120條、第121條、第173 條、第207條、第217條、第221條、第232條、第235條、第238條、第25 2條、第287條、第306條、第308條、第311條、第312條、第317條、第3 18條、第323條、第335條、第362條、第374條至第376條、第378條、第 385條、第387條、第389條、第390條、第400條、第415條、第440條、 第 441條、第495條、第499條、第505條、第507條、第508條及第515條 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4. 中華民國56年1月28日總統令修正公布名稱及全文512條(原名稱:中華民國 刑事訴訟法)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5. 中華民國 57年12月5日總統令修正公布第344條及第506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6. 中華民國71年8月4日總統令修正公布第27條、第29條至第31條、第33條、 第34條、第150條、第245條及第255條;並增訂第71條之1及第88條之 1 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7. 中華民國 79年8月3日總統令修正公布第308條、第451條及第454條條文; 並增訂第310條之1、第451條之1及第455條之1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8. 中華民國 82年7月30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3701號令修正公布第61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9. 中華民國84年10月20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8198號令修正第253條、第373 條、第 376條、第449條、第451條、第454條;增訂第449條之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10. 中華民國86年12月19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8600272590號令修正第27條、 第 31條、第35條、第91條、第92條、第93條、第95條、第98條、第101 條、第102條、第103條、第105條、第106條、第107條、第108條、第11 0條、第111條、第114條、第117條、第118條、第119條、第121條、第1 46條、第226條、第228條、第229條、第230條、第259條、第271條、第 311條、第379條、第449條、第451條、第451條之1、第452條;增訂第9 3條之1、第100條之1、第100條之2、第101條之1、第101條之2、第103 條之 1、第116條之1及第231條之1;刪除第104條、第120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11. 中華民國 87年1月2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8700009300號令修正公布第55 條、第100條之1、第100條之2、第420條;增訂第100條之3、第248條之 1 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12. 中華民國 88年2月3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8800024720號令修正第93條之1、 第 146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13. 中華民國88年4月2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8800083990號令修正公布第101條 之1、第147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14. 中華民國89年2月9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8900031630號令修正公布第38條、 第 117條、第323條、第326條、第328條、第338條、第441條、第442條 ;增訂第116條之2、第117條之1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15. 中華民國89年7月19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8700177740號令修正公布第245條 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16. 中華民國90年1月12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9000007510號令公布修正第122條 、第 127條、第128條、第130條、第131條、第136條、第137條、第143 條至第145條、第153條、第228條、第230條、第231條、第404條及第41 6條;增訂第128條之1、第128條之2、第131條之1、第132條之1;刪除 第 129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17. 中華民國91年 2月 8日總統(91)華總一義字第 09100025590號令修正公布 第61條、第131條、第161條、第163條、第177條、第178條、第218條、 第 253條、第255條、第256條、第257條、第258條、第259條、第260條 及第326條條文,並增訂第253條之1、第253條之2、第253條之3、第256 條之1、第258條之1、第258條之2、第258條之3、第258條之4及第259條 之 1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18. 中華民國91年6月5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100113100號令修正公布第101條 之 1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19. 中華民國92年 2月 6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200019330號令修正公布第31 條、第35條、第37條、第38條、第43條、第44條、第117條之 1、第118 條、第121條、第154條、第155條、第156條、第159條、第160條、第16 4條、第165條、第166條、第167條、第169條、第170條、第171條、第1 75條、第180條、第182條、第183條、第184條、第186條、第189條、第 190條、第192條、第193條、第195條、第196條、第198條、第 200條、 第201條、第203條、第204條、第205條、第208條、第209條、第 214條 、第215條、第219條、第229條、第258條之1、第273條、第274條、第2 76條、第279條、第287條、第288條、第289條、第303條、第307條、第 319條、第320條、第327條、第329條、第331條、第449條、第 455條; 增訂第43條之1、第44條之1、第158條之1、第158條之2、第158條之3、 第158條之4、第159條之1、第159條之2、第159條之3、第159條之4、第 159條之5、第161條之1、第161條之2、第161條之3、第163條之1、第16 3條之2、第165條之1、第166條之1、第166條之2、第166條之 3、第166 條之4、第166條之5、第166條之6、第166條之7、第167條之1、第167條 之2、第167條之3、第167條之4、第167條之5、第167條之6、第167條之 7、第168條之1、第176條之1、第176條之2、第181條之1、第196條之 1 、第203條之1、第203條之2、第203條之3、第203條之4、第204條之1、 第204條之2、第204條之3、第205條之1、第205條之2、第206條之1、第 5節節名、第 219條之1、第219條之2、第219條之3、第219條之4、第21 9條之5、第219條之6、第219條之7、第219條之8、第236條之 1、第236 條之2、第271條之1、第273條之1、第273條之2、第284條之1、第287條 之1、第287條之2、第288條之1、第288條之2、第288條之 3條文;刪除 第162條、第172條、第173條、第174條、第191條、第340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20. 中華民國93年4月7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300065771號令修正公布增訂第7 之1編編名、第455條之2、第455條之3、第455條之4、第455條之5、第4 55條之6、第455條之7、第455條之8、第455條之9、第455條之10、第45 5條之11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21. 中華民國93年 6月23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300117631號令修正公布第308 條、第309條、第310條之1、第326條、第454條;增訂第310條之2、第3 14條之1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22. 中華民國95年5月24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500074951號令修正發布第31條 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23. 中華民國95年 6月14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500085201號令修正公布第101 條之1、第301條、第470條及第481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24. 中華民國96年 3月2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600034611號令修正公布第284 條之 1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25. 中華民國96年7月4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600085851號、第09600085881號 令修正公布第33條、第108條、第344條、第354條、第361條、第 367條 及第455條之1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26. 中華民國96年12月12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600164541號令修正公布第121 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27. 中華民國98年 7月8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800167901號令修正公布第93條 、第253條之2、第449條、第479條、第480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28. 中華民國99年6月23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900155061號令修正公布第34條 、第404條及第416條;並增訂第34條之1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29. 中華民國101年6月13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100138131號令修正公布第245 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30. 中華民國102年1月23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200012421號令修正公布第31 條、第95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31. 中華民國103年1月29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300011871號令修正公布第119 條條文、中華民國103年1月29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300011881號令修 正公布第404條、第416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32. 中華民國103年6月4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300085251號令修正公布第253 條之2、第370條、第455條之2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33. 中華民國103年6月18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300093351號令修正公布增訂第119條之1條文, 自公布後六個月施行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34. 中華民國103年12月24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300194121號令修正公布第37 6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35. 中華民國104年1月14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400002281號令修正公布第27 條、第31條、第35條及第93條之1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36. 中華民國104年2月4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400013381號令修正公布第 420 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37. 中華民國105年6月22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500063081號令修正公布第133 條、第136條、第137條、第141條、第143條、第145條、第259條之 1、第 309條、第310條、第404條、第416條、第455條之2、第470條、第473條及 第475條;增訂第3條之1、第133條之1、第133條之2、第142條之 1及第31 0條之3、第七編之二編名及第455條之12至第455條之37條文,自105年7月 1日施行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38. 中華民國106年4月26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600052341號令修正公布第93 條及第101條;增訂第31條之1及第33條之1條文,除第31條之1自107年1月 1日施行外,餘自公布日施行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39. 中華民國106年11月16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600140511號令修正公布第25 3條、第284條之1及第376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40. 中華民國107年11月2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700125401號令修正公布第57 條及第61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41. 中華民國107年11月28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700128071號令修正公布第31 1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42. 中華民國108年6月19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800059991號令修正公布第33 條、第404條及第416條;增訂第8章之1章名及第93條之2至第93條之6條文 ,自修正公布後六個月施行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43. 中華民國108年7月17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800072691號令修正公布第116 條之2、第117條、第121條、第456條及第469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44. 中華民國109年1月8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800144091號令修正公布第248條 之1、第429條、第433條及第434條;增訂第248條之2、第248條之3、第271 條之2至第271條之4、第429條之1至第429條之3、第七編之三編名及第455 條之38至第455條之47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45. 中華民國109年1月15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900004081號令修正公布第15 條、第17條至第26條、第38條、第41條、第46條、第50條、第51條、第58 條、第60條、第63條、第67條、第68條、第71條、第76條、第85條、第88 條之1、第89條、第99條、第101條之1、第114條、第121條、第142條、第 158條之2、第163條、第192條、第256條、第256條之1、第271條之1、第2 80條、第289條、第292條、第313條、第344條、第349條、第382條、第39 0條、第391條、第394條、第426條、第454條、第457條;增訂第38條之 1 、第89條之1條文,除第38條之1、第51條第1項、第71條第2項、第85條第 2項、第89條、第99條、第 142條第3項、第192條、第289條自公布後六個 月施行外,自公布日施行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46. 中華民國110年6月16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000055351號令修正公布第234 條、第239條、第348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47. 中華民國111年2月18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100014941號令修正公布第316 條、第481條;增訂第121條之1至第121條之6條文及第10章之1章名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48. 中華民國111年11月30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100101111號令修正公布第48 1條;增訂第481條之1至第481條之7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49. 中華民國112年5月3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200036361號令修正公布第67條 、第416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50. 中華民國112年6月2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200051821號令修正公布第161 條、第258條之1至第259條、第260條、第284條之1、第303條、第321條、 第323條、第326條、第376條、第406條;增訂第227條之1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51. 中華民國112年12月15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200109891號令修正公布第27 條、第31條、第35條、第93條之1、第182條、第186條、第253條之2、第2 94條、第298條;增訂第298條之 1條文(中華民國112年12月15日總統華總 一義字第11200109901號令修正公布第198條、第206條、第208條;增訂第 198條之1、第198條之2、第211條之1條文,除第206條第4項、第5項、第2 08條、第211條之1自公布後五個月施行外,自公布日施行)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52. 中華民國112年12月27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200113041號令修正公布第21 9條之 3、第219條之7、第257條、第258條、第288條、第385條、第427條 、第428條、第430條、第434條、第441條、第442條、第455條之30、第47 6條、第477條條文
本資料僅供會員查閱,若您尚未加入會員,請加入會員。
53. 中華民國113年7月3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300068921號令修正公布第245 條;增訂第70條之1、第153條之1至第153條之10、第245條之1條文及第十 一章之一章名

法規異動

修正

第六十七條至第六十九條之規定,於遲誤聲請撤銷或變更檢察事務官、司
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處分之期間者,準用之。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對於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司法警察所為之處分不服,依法得向
    該管法院聲請撤銷或變更者,例如依修正條文第二百四十五條之一第
    一項規定,對第二百四十五條第二項但書之限制或禁止聲請撤銷或變
    更,倘非因過失而遲誤聲請期間,應給予聲請回復原狀之權利,以周
    延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司法警察處分之救濟程序,爰增訂本條
    。

為調查犯罪情形或蒐集證據認有必要時,得使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或其他
非以辨識個人生物特徵之科技方法對被告或犯罪嫌疑人追蹤位置。
對第三人實施前項調查,以有相當理由可信與被告、犯罪嫌疑人、證人或
應扣押之物或電磁紀錄有所關連時為限。
前二項實施期間,不得逾連續二十四小時或累計逾二日,實施當日不足二
十四小時,以一日計。有再次或繼續實施之必要者,至遲應於再次實施前
或期間屆滿前,由檢察官依職權或由司法警察官報請檢察官許可後,以書
面記載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五第一項各款之事項與實施調查之必要性及其理
由向該管法院聲請核發許可書。
實施第一項、第二項調查前,可預期實施期間將逾連續二十四小時或累計
逾二日者,得於實施前,依前項規定向該管法院聲請核發許可書。
前二項法院許可之期間,每次不得逾三十日。有繼續實施之必要者,至遲
應於期間屆滿之二日前,由檢察官依職權或由司法警察官報請檢察官許可
後,以書面記載具體理由向該管法院聲請核發許可書。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明定因調查犯罪情形或蒐集證據,於有追蹤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或第三
    人之必要時,得以使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或其他非以辨識個人生物特
    徵之科技方法調查之,並因受調查人為被告、犯罪嫌疑人或第三人而
    異其要件。在第三人與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或證人或應扣押之物或電磁
    紀錄之所在具有一定關連為對第三人發動要件之一。
三、衛星定位雖為目前最普遍之即時追蹤位置技術,但追蹤位置之方法或
    技術種類甚多,無論是否以衛星定位系統、無人機或其他科技方法實
    施追蹤位置或定位之調查,均應遵守本條規定。惟如調查標的為行動
    通訊設備之位置,依本法之層級化規範架構,則應依第一百五十三條
    之二規定實施調查。又如以大規模蒐集不特定人之生物特徵,如人臉
    資訊,即時辨識比對以追蹤調查對象之位置,其干預特定對象及不特
    定人之個人資訊自主權及隱私權之程度過高,不得依本條授權為之。
四、短期追蹤位置調查因難以形成「圖像效果」,隱私權干預之程度較輕
    。長期蒐集或追蹤受調查人之位置資訊,將使受調查人私人生活圖像
    及行為模式得以被掌握,干預隱私權之程度較高,故對於追蹤位置調
    查之法律架構,應區分短期或長期實施而為相異之處理。參照德國刑
    事訴訟法第一百h條及第一百六十三f條之規定,如實施追蹤位置調查
    未逾連續二十四小時或未累計逾二日,其干預隱私權之程度較輕,檢
    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認有必要時即得實施;如
    逾連續二十四小時或累計逾二日,因干預隱私權之程度已提高,若需
    再次或繼續實施,自應有更嚴謹之程序規範,爰於第三項、第五項規
    定應向法院聲請許可,及聲請之應記載事項、程序、許可後實施之期
    間限制,並於第三項定明「累計逾二日」之期間計算方法,即當日只
    要實施調查,縱未滿二十四小時,亦以一日計,以資明確,並確實保
    障隱私權。
五、如偵查機關於實施調查前已可預期實施期間將逾連續二十四小時或將
    累計逾二日,自無不許其事先向法院聲請核發許可書之理,爰制定第
    四項。所定「累計逾二日」,同第三項規定計算方式。

為調查犯罪情形或蒐集證據認有必要時,得使用科技方法調查被告或犯罪
嫌疑人管領或使用之行動通訊設備之位置、設備號碼或使用之卡片號碼。
對第三人管領或使用之行動通訊設備之位置、設備號碼或使用之卡片號碼
實施前項調查,以有相當理由可信與被告、犯罪嫌疑人、證人或應扣押之
物或電磁紀錄有所關連時為限。
前二項情形,應由檢察官依職權或由司法警察官報請檢察官許可後,以書
面記載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五第一項各款之事項與實施調查之必要性及其理
由向該管法院聲請核發許可書。
前項許可之期間,每次不得逾三十日。有繼續實施之必要者,至遲應於期
間屆滿之二日前,由檢察官依職權或由司法警察官報請檢察官許可後,以
書面記載具體理由向該管法院聲請核發許可書。
實施第一項、第二項調查時,因技術上無可避免取得非受調查人之個人資
料,除為供第一項、第二項之比對目的外,不得使用,且於調查實施結束
後應即刪除。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明定因調查犯罪情形或蒐集證據,於有搜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或第三
    人所管領或使用手機、手錶等通訊設備之位置及設備、卡片之號碼,
    必要時,得以使用M化偵查網路系統(簡稱「M化車」)調查手機、手
    錶位置、設備號碼(國際行動設備識別碼,International Mobile E
    quipment Identity,簡稱IMEI)或使用之卡片號碼(即SIM卡號碼,
    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簡稱IMSI)之科技方法為之,並因受調查人為被告、犯罪嫌疑人或第
    三人而異其要件。在第三人與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或證人或應扣押之物
    或電磁紀錄之所在具有一定關連為對第三人發動要件之一。
三、上開調查方式因個人對隨身行動通訊設備本有較高之隱私期待,且調
    查行動通訊設備位置,將可精確定位及追蹤受調查人位置,對隱私權
    之干預程度較高,於調查過程中亦可能蒐集虛擬基地台內其他非受調
    查人之設備號碼或卡片號碼以資比對,對非受調查人之資訊自主權亦
    造成一定程度之干預,應採較嚴格之程序保障。爰參照德國刑事訴訟
    法第一百 i條,為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採法官保留原則,並定明聲
    請核發許可書之程序、許可期間、繼續調查之聲請程序,以資明確。
四、另為保障非受調查人之資訊自主權不受過度干預,爰於第五項定明使
    用非受調查人個人資料之限制及供比對結束後應即刪除之規定。

為調查最重本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相當理由可信被告或犯罪嫌疑
人管領或使用具隱私或秘密合理期待之空間內之人或物與本案有關,得從
該空間外,使用非實體侵入性之科技方法對該空間內之人或物監看及攝錄
影像。
對於第三人管領或使用具隱私或秘密合理期待之空間內之人或物,實施前
項調查,以有事實足認與被告、犯罪嫌疑人、證人或應扣押之物或電磁紀
錄有所關連時為限。
前二項情形,應由檢察官依職權或由司法警察官報請檢察官許可後,以書
面記載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五第一項各款之事項與實施調查之必要性及其理
由向該管法院聲請核發許可書。
前項許可之期間,每次不得逾三十日。有繼續實施之必要者,至遲應於期
間屆滿之二日前,由檢察官依職權或由司法警察官報請檢察官許可後,以
書面記載具體理由向該管法院聲請核發許可書。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明定對於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或第三人管領或使用有隱私或秘密合理期
    待之空間內之人或物有相當理由與本案有關,得使用非實體侵入性之
    科技方法,對具隱私或秘密合理期待之空間內之人或物監看及攝錄影
    像之規定。
三、本條對人民隱私等基本權干預較大,應為更嚴謹之程序規範,以保障
    人權。故本條限於調查最重本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始可為之。
四、第三人所管領或使用之上述空間,於有事實足認與被告或犯罪嫌疑人
    、證人或應扣押之物或電磁紀錄之所在具有一定關連為限,亦得為之
    。
五、依本條所為之調查,執行機關僅得從外對目標空間以非實體侵入性之
    方式進行調查,例如以高倍數攝影機或照相機,透過窗戶拍攝屋內,
    或透過熱顯像設備探知內部溫度等。至實質之調查設備或人員進入隱
    私空間,例如開門入屋拍照、在屋內裝置攝影機等方式,即非許可範
    圍。此外,亦不得以入侵受調查人之資訊系統或設備之方式實施調查
    。
六、言論或談話之監察本應依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之規定為之,故本條僅限
    於以科技方法實施監看及攝錄影像之調查,而不包括錄音。
七、為保障隱私權,本條採法官保留原則,應經法院許可後始可實施,每
    次許可之期間不得逾三十日,期滿如有繼續實施之必要者,須再經法
    院許可始得為之。

對軍事上應秘密之處所,非得該管長官允許,不得實施前條之調查。
前項情形,除有妨害國家重大利益者外,不得拒絕。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以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三之科技方法對軍事上應秘密之處所進行調查,
    將有探得軍事機密之可能,考量維護機密之必要,爰參照第一百二十
    七條規定,增訂本條。

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一至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三之許可書應記載下列事項:
一、案由及涉犯之法條。
二、受調查人或物。但受調查人不明者,得不予記載。
三、使用之調查方法及使用該方法調查得取得之標的。
四、前款之調查方法裝設或實施方式。
五、執行機關。
六、實施期間。
核發許可書之程序,不公開之。法院並得於許可書上,對執行人員為適當
之指示。
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一至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三之聲請,經法院駁回者,不得
聲明不服。
檢察官或核發許可書之法官得命執行機關提出執行情形之報告。執行機關
應於執行期間內,依檢察官或法官指示作成報告書,說明執行行為之進行
情形,以及有無繼續執行之需要。核發許可書之法官並得於發現有不應繼
續執行之情狀時,撤銷原核發之許可。
第一百二十八條之二之規定,於實施本章規定之調查時,準用之。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於第一項規定法院核發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一至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三之
    許可書必要記載事項,以資慎重。
三、許可書應記載受調查人或物,以特定受調查之對象,例如受調查人之
    基本資料或受調查車輛之車牌號碼;受調查人不明時,參照第一百二
    十八條第二項第二款之規定,得例外不予記載。另因調查方法種類眾
    多,許可書應將調查方法為何、調查得取得之標的,及裝設或實施方
    式載明之,以避免濫用。
四、參考第一百二十八條第四項之規定,於第二項定明核發許可書之程序
    ,不公開之,且法官得於許可書上對執行人員為適當之指示,以因應
    個案需求。另參考第一百二十八條之一第三項及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二
    第五項規定,於第三項定明依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一至第一百五十三條
    之三之聲請,如經法院為駁回之裁定,不得聲明不服。
五、於第四項定明於實施調查中,得命執法機關提出報告,及法官發現有
    不應繼續執行之情狀時,得撤銷許可之規定,以強化監督。
六、明定實施本章之調查時之執行人員,爰準用第一百二十八條之二之規
    定。

於下列情形之一,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有相當理
由認為情況急迫,而有立即實施之必要者,得逕行實施,並應於實施後三
日內依各該條規定以書面聲請該管法院補發許可書:
一、實施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一之調查已逾連續二十四小時或已累計逾二日
    ,實施當日不足二十四小時,以一日計。
二、實施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二、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三之調查。
前項之調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止實施:
一、檢察官不許可或於報請日起逾三日未為許可之決定。
二、法院未補發許可書或於聲請日起逾三日未為補發許可書之裁定。
法院補發許可書者,實施期間自實施之日起算。
第一項之聲請,經法院駁回者,不得聲明不服。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為因應偵查犯罪之時效性及緊急狀況等急迫情形,例如偵辦毒品危害
    防制條例案件有立即向上溯源之必要,或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正在湮滅
    證據而有必要立即保全等情形,爰參考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一百三十
    三條之二規定,於第一項定明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
    法警察有相當理由認為情況急迫,而認有立即實施之必要者,可逕行
    實施調查。實施調查後應依第一項各款所列各該條之規定,聲請該管
    法院補發許可書。
三、第二項定明檢察官不許可或法院不核准,或逾三日未為許可之決定或
    補發許可書,應停止實施調查,以資明確。
四、法院補發許可書者,實施期間應自實施之日起算,爰為第三項規定。
五、參考第一百二十八條之一第三項規定,於第四項定明聲請經法院駁回
    者,不得聲明不服。

經法院依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一至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三及前條核發或補發許
可書實施之調查結束,或依前條第二項停止實施後,執行機關應敘明受調
查人之姓名、住所或居所、許可書核發機關文號、實際調查期間、有無獲
得調查目的之資料及救濟程序,陳報該管檢察官及法院,由法院通知受調
查人。如認通知有妨害調查目的之虞、通知顯有困難或不能通知者,應一
併陳報。
調查結束或停止實施後,執行機關逾一個月未為前項之陳報者,法院應於
十四日內主動通知受調查人。但通知顯有困難或不能通知者,法院得不通
知受調查人。
法院對於第一項陳報,除有具體理由足認通知有妨害調查目的之虞、通知
顯有困難或不能通知之情形外,應通知受調查人。
第一項不通知之原因消滅後,執行機關應陳報法院補行通知。原因未消滅
者,應於第一項陳報後每三個月向法院陳報未消滅之情形。逾期未陳報者
,法院應於十四日內主動通知受調查人。
實施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一之調查未逾連續二十四小時或未逾累計二日者,
除通知有妨害調查目的之虞、通知顯有困難或不能通知之情形外,應由執
行機關於調查結束後一個月內,敘明受調查人之姓名、住所或居所、實際
調查期間、有無獲得調查目的之資料及救濟程序,通知受調查人。並應每
三個月檢視不通知之情形是否消滅,如不通知之情形已消滅,應即通知受
調查人。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明定實施本章規定之調查時,須經法院許可者,其調查作為對隱私權
    之干預程度較高,有使受調查人事後知悉之必要,故應通知受調查人
    ,惟若有妨害調查目的之虞,應准許延後通知;若通知顯有困難,例
    如利用 M化車之虛擬基地台實施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二之調查,將短暫
    取得非受調查人之手機序號資料,因人數眾多且難以一一特定其身分
    ,且如為特定該等非受調查人之身分以進行通知,反而造成不必要之
    隱私干預,或有其他不能通知之情形者,亦應准許延後通知或不通知
    ,爰為第一項規定。另如屬停止實施之情形,因無許可書之核發,執
    行機關於踐行通知時,得免填載許可書核發機關文號,自不待言。
三、為保障受調查人之權利,避免執行機關於調查結束或停止實施後,就
    是否通知受調查人之事項久未陳報法院,並促使執行機關定期檢視不
    通知原因是否消滅,爰為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
四、依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一實施調查,未逾連續二十四小時或未逾累計二
    日者,因未經法院核發許可書,爰於第五項規定由執行機關於調查結
    束後一個月內通知受調查人。如有不通知或延後通知之情形,亦應定
    期檢視,以保障受調查人權益。

實施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一至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三及第一百五十三條之六調
查所得資料,與本案有關者,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留存該案卷宗,供本
案偵查、審判使用,不得作為其他程序之證據或其他用途。
實施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一至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三及第一百五十三條之六調
查所得其他案件資料,不得作為證據。但於實施期間屆滿後三十日內補行
陳報法院,並經法院審查認可該案件與本案具有關連性或為最重本刑五年
以上之罪者,不在此限。
實施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一至第一百五十三條之三及第一百五十三條之六調
查所得資料,除符合前二項情形外,應即銷燬或刪除之,不得作為司法偵
查、審判、其他程序之證據或其他用途。但已供另案偵辦使用者,不在此
限。
第二項之陳報,經法院駁回者,不得聲明不服。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本章調查方法對於基本權有所干預,如為本案之偵查、審理有關之資
    料,應留存於相應之卷宗,依偵查或審理之本案卷宗保存、管理或銷
    燬等規範為之,不得作為其他程序之證據或其他用途,爰為第一項之
    規定。
三、於第二項明確規範,如調查過程中取得其他案件之資料,且與本案具
    有關連性或與最重本刑五年以上之罪有關,執行機關得於一定期間內
    陳報法院審查認可,否則即不得作為他案證據,以保障受調查人之權
    益。
四、為切實保障人民基本權,實施本章調查取得之資料,非屬第一項或第
    二項之情形者,均應即銷燬或刪除之,不得作為他用。但因若取得之
    資料另有犯罪嫌疑應予偵辦,且該資料業已立案供調查、偵辦使用者
    ,則例外允許留存於該案卷宗內。至如未另行立案偵辦者,則該等資
    料應即銷燬,爰為第三項之規定。
五、依第二項所為之陳報,經法院駁回者,視同急迫情形補行聲請經法院
    駁回,爰於第四項明定不得對之聲明不服。

為執行刑事裁判,除其他法律另有規定外,法官、檢察官、檢察事務官、
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得依本章之規定實施調查。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刑事裁判之執行有運用科技方法防止人犯逃匿、搜尋應執行之人或物
    等需求,且此時係基於執行刑事裁判而為之必要處分,具有實施之基
    礎及正當性,爰於本條規定為執行刑事裁判,得準用本章之規定。
三、至於法律就執行方法另有規範者,例如第一百十六條之二第一項第四
    款,對於停止羈押之被告實施科技設備監控,自應依相關規定為之。

受調查人及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辯護人,對於法官、檢察官依本章所為之
裁定或處分,得向該管法院提起抗告或聲請撤銷或變更之。
前項提起抗告或聲請期間為十日,自送達後起算。法院不得以已執行終結
而無實益為由駁回。
第四百零九條至第四百十四條、第四百十七條、第四百十八條第二項規定
,於本條準用之。
對於第一項之裁定,不得聲明不服。
依本章實施調查之方式、所得資料之保存、管理及銷燬、陳報、通知、救
濟、監督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司法院會同行政院定之。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明定受調查人及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辯護人,對於法官、檢察官依本
    章所為調查或許可之裁定或處分,得向該管法院提起抗告或聲請撤銷
    或變更之,並明確規範被告、犯罪嫌疑人或辯護人提起抗告或聲請撤
    銷或變更之方式、程序及準用之程序規定,爰增訂本條。
三、有關本章所規定之特殊強制處分,可能因其高度借重科技設備而有長
    時間、遠距離、大規模、不知情、難逃脫、無差別及易複製等特性,
    干預人民基本權深淺不一,就調查實施之方式、所得資料之保存、管
    理及銷燬、陳報、通知、救濟、監督及其他相關事項等辦法,授權司
    法院院會同行政院定之。

被告、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對於前條第二項但書之限制或禁止不服者
,得向該管法院聲請撤銷或變更之。
前項聲請期間為十日,自為限制或禁止之日起算,其為送達者,自送達後
起算。法院不得以已執行終結而無實益為由駁回。
第四百零九條至第四百十四條、第四百十七條、第四百十八條第二項規定
,於本條準用之。
對於第一項之裁定,不得抗告。
〔立法理由〕
一、本條新增。
二、依憲法法庭一百十一年憲判字第七號判決意旨,明定被告、犯罪嫌疑
    人及其辯護人,均得對於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
    察依第二百四十五條第二項但書所為之限制或禁止,向該管法院聲請
    撤銷或變更之,並明確規範被告、犯罪嫌疑人或辯護人聲請撤銷或變
    更之方式、程序及準用第四百零九條至第四百十四條、第四百十七條
    、第四百十八條第二項之程序規定,爰增訂本條。
偵查,不公開之。
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辯護人,得於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
法警察訊問該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時在場,並得筆記及陳述意見。但有事實
足認其有妨害國家機密或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或妨
害他人名譽之虞,或其行為不當足以影響偵查秩序者,得限制或禁止之。
前項限制或禁止事由應記明於筆錄。
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依第二項但書禁止辯護人在
場,致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無其他辯護人在場陪同,應再行告知第九十五條
第一項第二款、第三款之事項。
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司法警察、辯護人、告訴代理人或其
他於偵查程序依法執行職務之人員,除依法令或為維護公共利益或保護合
法權益有必要者外,偵查中因執行職務知悉之事項,不得公開或揭露予執
行法定職務必要範圍以外之人員。
偵查中訊問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時,應將訊問之日、時及處所通知辯護人。
但情形急迫者,不在此限。
第一項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由司法院會同行政院定之。
〔立法理由〕
一、參酌憲法法庭一百十一年憲判字第七號判決意旨,被告或犯罪嫌疑人
    於偵查中所應享有之受有效協助與辯護之權利,除辯護人之選任權外
    ,包括辯護人在場權、筆記權及陳述意見權等偵查中辯護權。又憲法
    第十六條保障人民訴訟權,係在保障人民於其權利遭侵害時,有請求
    法院救濟之權利。基於有權利即有救濟之憲法原則,人民權利遭受侵
    害時,必須給予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依正當法律程序公平審判,以
    獲得及時有效救濟之機會。是於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
    司法警察依第二項但書限制或禁止辯護人在場、筆記或陳述意見之情
    形,為使法院於其事後救濟時,得完整審查該限制或禁止處分之合法
    性,以保障被告之辯護依賴權,爰參酌法院組織法第九十二條及第九
    十三條規定,增訂第三項,定明第二項限制或禁止事由應記明於筆錄
    ,包含限制或禁止之原因事實、理由、方式等,以利被告、犯罪嫌疑
    人及其辯護人提起救濟時法院進行事後審查。
二、為確保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訴訟權,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
    官或司法警察依第二項但書禁止辯護人在場致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無其
    他辯護人在場陪同,因其受憲法保障之防禦權行使將受影響;為確保
    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權益,應當場告知其關於第九十五條第一項第二
    款、第三款之事項,爰增訂第四項。
三、第一項未修正;第三項至第五項移列為第五項至第七項,內容未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