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全面提昇各級學校學生家庭生活知能,強化其正確家庭價值觀,培
養其經營良好家庭生活之能力,提昇國民及家庭的生活品質,建設祥
和樂利的社會,特依家庭教育法及家庭教育法施行細則之規定訂定本
要點。
|
二、目標
(一)為提升本縣親職教育、子職教育、兩性教育、倫理教育、婚姻教
育、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之內涵。
(二)為增進家庭親子互動關係、以及親子共同學習成長之信念,以促
家庭和諧氣氛。
(三)為增進學生對家庭資源認識、居家生活安排、以及休閒生活規劃
之學習,以促學生身心健全發展。
|
三、對象:本縣所轄之高級中等以下各級學校(以下簡稱各級學校)。
|
四、各級學校每學年應在正式課程授課時數以外,針對學生、家長、社區
人士,實施四小時以上之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
|
五、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規劃之原則
(一)共同參與:由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根據學校不同需求及辦學特色
,討論選擇學校施行之課程主題及進行方式,責由教務處主要統
籌,其他處室協同執行,全校教職員工共同負責,並載明於學校
課程計畫及行事曆中。
(二)廣徵意見:廣徵教師、家長、學生、以及社區人士意見,瞭解其
需求,並參考教育部、本縣及其他縣市出版的家庭教育課程教案
參考彙編,做為學校本位安排家庭教育課程設計的依據。
(三)適性推展:為使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達到最大成效,實施方式宜
多元、彈性、符合終身學習的目標,並以學生經驗為出發點,因
學生身心發展、家庭狀況、學校人力、物力之不同而規劃不同主
題,以適應家庭生命週期發展需求。
(四)善用資源:善用學生家長委員會、家長志工團、駐校社工師、青
少年輔導、或社會教育機構等社會資源,施行家庭教育課程及活
動。
(五)親師合作:學校應會同家長會推展親職教育,並用各種方式鼓勵
家長踴躍參加,以同步推展家庭終身學習的概念,增進家庭教育
課程及活動成效。
|
六、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實施的方式
(一)演講:邀請家庭教育領域學者專家蒞校演講或校內人員擔任。
(二)座談:議題討論、深度對話及經驗分享。
(三)辯論:利用議題正反意見論證,澄清問題。
(四)讀書會:利用短文、繪本、書籍等文字媒介進行閱讀討論與分享
。
(五)影片賞析:利用電影、紀錄片等視訊媒介進行觀後感討論與分享
。
(六)角色扮演:利用特殊議題以進行困境解決、家庭角色易位之演示
活動。
(七)參觀活動:家庭教育機構或社會資源機構參觀。
(八)親子活動:親子營、親子郊遊、親子共學時間,或配合學校或社
區節慶舉辦聯誼會,並邀請家長參加。
(九)家庭教育日:由學校結合社區資源舉辦「家庭教育日」活動,以
推廣家庭教育之相關理念。
(十)其他方式:遠距教學、個案輔導、自學、成長團體等。
|
七、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實施時間
(一)國小部分:晨間時間、導師時間、朝會、班會、週會、彈性學習
時間、家長會活動或學校日、運動會等學校大型活動及其他時間
。
(二)國中部分:導師時間、朝會、班會、週會、彈性學習時間、定期
考查的下午、家長會活動或學校日、運動會等學校大型活動及其
他時間。
(三)高中職部分:導師時間、朝會、班會、週會、彈性學習時間、定
期考查的下午、社團時間、家長會活動或學校日、運動會等學校
大型活動及其他時間。
|
八、各級學校規劃實施四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參考綱要如附表。
|
九、本要點所需經費,由本府家庭教育中心及各級學校編列年度預算或由
相關經費項下支應。
|
十、考核與獎勵
(一)學校自評:學校應於每學年結束時,配合課程計畫實施自我評鑑
。
(二)縣府複評:本府得視實際需要,成立評鑑小組,進行實地訪視並
擇優予以獎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