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為維護子女之學習權益及協助其正常成長,負有下列責任:
一、注重並維護子女之身心及人格發展。
二、輔導及管教子女,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三、配合學校教學目標及活動,督導並協助子女學習及成長。
四、與教師、學校或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團體或機構保持良好互動,增
進親師合作。
五、積極參與學校志工服務、教育講習及活動。
六、依法規積極參與學校所設家長會。
七、參與學校依法令設置及執行之各項相關組織及程序,營造友善學習環
境。
八、其他有關維護子女學習權益及落實家庭教育之事項。
為協助家長履行前項責任,學校、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團體或機構、家
長會或家長團體得辦理與教育事務有關之各項專業成長活動。
前項活動,得由各該主管機關補助之。
〔立法理由〕 一、明定家長應配合學校,善盡監護或照顧子女之責任,修正現行條文,
列為第一項,說明如下:
(一)第一款未修正。
(二)家庭教育法第二條明定:「本法所稱家庭教育,係指具有增進
家人關係與家庭功能之各種教育活動及服務;其範圍由中央主
管機關定之。」家庭教育法施行細則第二條則明定家庭教育之
範圍包括:親職教育、子職教育、性別教育、婚姻教育、失親
教育、倫理教育、資源管理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情緒教育、
人口教育。現行條文第二款、第七款,配合家庭教育法之規定
及體例,修正親職教育為家庭教育,並將現行第七款修正移列
至第八款。
(三)修正第三款:家長不僅應配合學校教學活動,更應以學校教學
目標為導向,共同協助子女學習及成長,爰酌作文字修正。
(四)修正第四款:本法第六條第一項保障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學習權
及家長教育選擇權,爰增列實驗教育學生家長與學校、非學校
型態實驗教育團體或機構保持互動、促進親師合作之責任。
(五)修正第五款:因當前國民中小學多已推動家長志工服務活動,
除能減輕學校沉重之工作負擔,亦能增進親師交流與互動,普
遍獲得良好成效,爰增列「學校志工服務」。
(六)修正第六款:為明示家長會為家長參與教育事務之重要程序與
組織,並配合修正條文第五條第二項之規定,家長參與家長會
仍應依本法第四十八條第二項授權各主管機關訂定之自治法規
辦理,爰增列「依法規」之文字,以資明確。
(七)增訂第七款:家長應參與或配合學校依法令設置之組織或執行
各項相關程序,協助形成友善學習環境,如校園霸凌防制準則
第八條第二項明定:「家長得參與學校各種校園霸凌防制之措
施、機制、培訓及研習,並應配合學校對其子女之教育及輔導
。」或性別平等教育法第六條第二款明定「規劃或辦理學生、
教職員工及家長性別平等教育相關活動。」為學校性別平等教
育委員會任務之一。鑒於當前校園常因霸凌、性平或各種校安
事件備受衝擊,爰予明定。
二、為提高家長參與教育事務之成效,學校、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團體
或機構、家長會或家長團體得辦理與教育事務有關之各項專業成長活
動,供家長參與,並得由各該主管機關予以經費補助,爰增訂第二項
及第三項。
此亦符合本法第四十八條第三項規定「各級主管機關應定期協助家長
團體辦理家長參與教育事務之增能研習。
」之規範意旨。
相關令函 (0) 相關判解 (0) 歷史條次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