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名稱: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臨時建築使用辦法
時間: 中華民國100年11月16日

所有條文

  本辦法依都市計畫法第五十條第三項規定訂定之。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以下簡稱公共設施保留地)除中央、直轄市
  、縣(市)政府擬有開闢計畫及經費預算,並經核定發布實施者外,土
  地所有權人得依本辦法自行或提供他人申請作臨時建築之使用。

  本辦法所稱臨時建築權利人係指土地所有權人、承租人或使用人依本辦
  法申請為臨時建築而有使用權利之人。

  公共設施保留地臨時建築不得妨礙既成巷路之通行,鄰近之土地使用分
  區及其他法令規定之禁止或限制建築事項,並以下列建築使用為限:
  一、臨時建築權利人之自用住宅。
  二、菇寮、花棚、養魚池及其他供農業使用之建築物。
  三、小型游泳池、運動設施及其他供社區遊憩使用之建築物。
  四、幼稚園、托兒所、簡易汽車駕駛訓練場。
  五、臨時攤販集中場。
  六、停車場、無線電基地臺及其他交通服務設施使用之建築物。
  七、其他依都市計畫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得使用之建築物。
  前項建築使用細目、建蔽率及最大建築面積限制,由直轄市、縣(市)
  政府依當地情形及公共設施興闢計畫訂定之。

  公共設施保留地臨時建築之構造以木構造、磚造、鋼構造及冷軋型鋼構
  造等之地面上一層建築物為限,簷高不得超過三點五公尺。但前條第一
  項第二款、第三款及第六款之臨時建築以木構造、鋼構造及冷軋型鋼構
  造建造,且經直轄市、縣(市)政府依當地都市計畫發展情形及建築結
  構安全核可者,其簷高得為十公尺以下。
  前條第一項第六款停車場之臨時建築以鋼構造或冷軋型鋼構造建造,經
  當地直轄市或縣(市)交通主管機關依其都市發展現況,鄰近地區停車
  需求、都市計畫、都市景觀、使用安全性及對環境影響等有關事項審查
  核可者,其樓層數不受前項之限制。

  臨時建築之公共設施保留地,應與二公尺以上既成巷道相連接。其連接
  部份之最小寬度應在二公尺以上,未連接既成巷道者,應自設通路,其
  自設通路之寬度不得小於左列標準:
  一、長度在未滿十公尺者為二公尺。
  二、長度在十公尺以上未滿二十公尺者為三公尺。
  三、長度逾二十公尺者為五公尺。
  前項自設通路,應以都市計畫道路邊界為起點計算,其土地不得計入建
  築基地面積。

  在公共設施路路及綠地保留地上,申請臨時建築者,限於計畫寬度在十
  五公尺寬以上,並應於其兩側各保留四公尺寬之通路。

  公共設施保留地申請為臨時建築使用,應具備申請書,土地登記簿謄本
  或土地使用同意書或土地租賃契約,工程圖樣及說明書向直轄市、縣(
  市)主管建築機關申領臨時建築許可證後始得為之。

  公共設施保留地臨時建築之施工管理,應依建築法有關規定辦理。

  公共設施保留地臨時建築工程完竣後,應由起造人會同承造申請臨時建
  築物使用許可證,並得憑以申請接水接電。

  公共設施保留地臨時建築之權利人,應依都市計畫法第五十條第二項規
  定,於接獲地方政府開闢公共設施通知限期拆除時,負有自行無條件拆
  除之義務,逾期不拆者,由地方政府強制拆除之;其所需僱工拆除費用
  ,由臨時建築權利人負擔。

  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