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北縣政府(以下簡稱本府)為加強管理本府暨所屬各機關(以下簡
稱各機關)人民申請案件,提升服務品質,特訂定本要點。
|
二、本要點所稱人民申請案件如下:
(一)本府人民申請案件處理時限表所列案件及其他經本府核定或由人
民依法規申請之案件。
(二)本府「網路e櫃臺」等申辦系統、各機關網站或一般公文中,屬
於民眾需要,依主管權責,受理發給各種證照、證書、證明或提
供服務等,並設計各種申請書表供民眾填寫申辦之文書作業,或
本府各機關向其他機關申請或要求時之會辦文書作業。
人民申請案件應依規定程序報府審定後辦理公告,若有規避隱匿不報
者,經本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以下簡稱研考會)查證後將專案簽
報議處。
|
三、各機關處理人民申請案件,應依行政程序法第五十一條規定,按各申
請事項類別,訂定處理期限及公告。
申請案件之處理期限為一日以上者(涵蓋處理時限以時計算之申請案
件,因網路申辦作業延長時限為一日以上者),應訂定人民申請案件
處理時限表,並需透過公文管理系統等進行時效管制。
如有增(修)訂項目或處理期限者,應明白公告並副知研考會。
未依前項規定訂定處理期限者,其處理期間為二個月。
研考會應將各機關公告之人民申請案件處理期限彙編成冊,並依各類
目申請案件之期限進行管制稽催。
各機關「本府人民申請案件處理期限表」核定後,即依規定辦理公告
,並配合修訂或新增人民申請案件相關事宜。
經本府核定後,依「本府人民申請案件處理期限表」規定期限處理規
範。
|
四、各機關應定期檢討、簡化、修正人民申請案件之申請項目、應備證件
、處理時限、作業流程、申請書表等、並將修正結果及新增項目填列
「本府人民申請案件處理時限表」送交研考會審核備案,核定後即公
告上網更新。
|
五、各機關得視實際作業狀況推動運用資訊科技提昇服務品質做法,如建
置機關網頁,提供民眾諮詢、申辦文件、表格下載或線上申辦及時效
管制資訊化作業等措施。
|
六、本府各機關受理人民申請案件應依下列原則辦理:
(一)以「案」為單位,不得分段銷號處理或先存查再以創稿辦理。
(二)人民申請案件如因申請人所送表件不全、填寫錯誤或手續不合,
承辦機關應詳細說明,通知申請人補送(正),並以一次告知為
原則,補正二次以上者,需經過機關主管核准,及副知研考人員
,俾憑列冊管理;機關因通知補正、天災或其他不可歸責之事由
,致事務之處理遭受阻礙時,於該項事由終止前停止處理期間之
進行。
(三)人民申請案件未能於機關公告之處理期限內辦結者,由分層負責
辦理之主管核准後,得於原處理期間限度內延長之,但以一次為
限。
並應於原處理期限屆滿前,將延長事由通知申請人及副知研考人
員,俾憑列冊管理;如須受理民眾補正時,等待期間得不辦理展
期,經扣除日數作業後,另依新處理時限進行管制。
(四)以「依限辦結」與「逾限辦結」為計算基準,在規定處理時限內
辦結者列為「依限辦結」,超過規定處理時限辦結者列為「逾限
辦結」,未能在規定處理時限內辦結者,雖經依分層負責簽請核
准延長,並將延長理由告知申請人,仍應列為「逾限辦結」。
(五)第三點所定處理期限起算日除應於當日辦畢者外,一律以收件次
日起算;除法令另有規定外,須含括例假日計算在內,並得延長
之。
(六)同一機關內如屬相同性質之申請案件,而處理過程有不同時,應
區分為兩個項目,分別訂定處理時限。
(七)涉及兩個機關以上之人民申請案件,必須會同訂定處理時限,以
求全面配合。
(八)案件處理過程中,凡屬通知補正(件)、會勘(查)、會議(商
)、請釋(示)、查詢及有關機關間公文往返等文件,應另以他
號方式處理(發文件按一般公文創號或原案附號處理,收文件則
以原案附號或另編一般公文收文號處理),不得以原文號銷號結
案。
|
七、各機關受理人民申請案件涉及其他機關權責,須送會審查或會勘(查
)者,應依下列原則辦理:
(一)有關本府人民申請案件中涉及跨機關審查之項目,由負責收案之
主辦機關協調會審機關,除明訂全案之處理時限外,針對各協辦
機關之個別處理時限亦須加以明訂,以釐清行政責任,收辦後應
平行分會各權責機關審查,受會機關則按速件處理。
(二)無論送會或收會均應管制時間,如不能依限退回時,應將原因、
理由及預定時間通知送會機關。
(三)各機關訂定會勘(查)日,應由主辦機關通知各會勘(查)機關
,參加會勘(查)人員應簽註具體處理意見。
(四)申請案之承辦人員及會辦單位之會辦人員,如因差假或其他原因
無法辦理時,應由職務代理人或由主管指定人員辦理,以避免延
誤時效。
(五)若有影響全案之處理或發生延誤情事時,相關人員應負公文積壓
責任。
|
八、人民申請案件項目及處理期限表所列時限標準,係由隨到隨辦起至最
高處理期限止,以最高期限作為承辦人員預定結案日期及公文時效管
制稽催之依據。
|
九、如遇申請案件突增,超過正常業務量及人力負擔時,承辦機關得就該
項目超量部分敘明理由,擬定特別處理期限,以專案簽陳本府一層首
長核准後依限辦理。
|
十、本府暨所屬各機關受理人民申請案件之應備證件中,除申請案件之前
置作業涉專業簽證、申請人須於相關書證謄本上標示特定位置或相關
範圍或申請案件需函轉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及法令有明文規定外,如於
本府相關資料庫(戶役政、地政、社政及建管等)可查詢者,應確實
執行免書證免謄本之簡化作業,涉及聯合審查案件者,由該審查之權
責機關執行免書證免謄本作業。
|
十一、承辦申請案件,經數次往復簽擬時,均應保持完整記錄附卷歸檔,
以資查考。
|
十二、人民申請案件非屬本身承辦業務而必須改分、移、退文件者,應於
二日內完成,無故積壓致影響業務或發生不當後果者,應加重議處
。
|
十三、本府各機關由研考人員負責督導案件辦理作業,每月定期檢討內部
執行情形,及配合提報辦理績效,主動稽催未依限辦結案件,並依
據「臺北縣政府文書流程管理稽核作業要點」對逾限案件進行調卷
個案分析,追究責任後,如有行政缺失者應簽報懲處。
|
十四、為瞭解本府各機關處理人民申請案件公文流程管理情形,避免公文
積壓,由研考會每季定期辦理人民申請案件公文檢核,其檢核方式
、重點及懲處如下:
(一)檢核方式:以當季申請案件總量(含未結案件)百分之二內進
行抽檢。
(二)檢核重點:申請案件之公文是否先存後辦,存而未辦、未掛文
號規避管考、逾期結案、決行層次未符合規定、公文一再改分
、公文性質登錄錯誤等七項重點。
(三)檢核結果:如有上述缺失者,由本府研考會錄案、建檔列冊,
作為下次公文優先調卷檢視之參考,如同樣錯誤二次以上者,
核予書面警告或申誡一次之懲處。
(四)若有延期疏失等致人民權益受損、浪費公帑或影響本府行政效
率之情節重大者,以查明有疏失人員為原則,核予申誡二次或
小過一次之懲處。
|
十五、績效評比以案件「總逾結比率」為依據,案件總逾結率最低前三名
者為績效績優機關(若機關案件逾結比率平均值均為零,以如期辦
結案件總數最高者為第一名,以此類推),以案件總逾結率最高前
三名且「總逾結比率」大於(等於)百分之五者,為績效不彰機關
,研考會得依嚴重情形另案簽報懲處。
|
十六、研考會每季辦理人民申請案件績效評比後,將結果定期於縣政會議
或督導會報表揚及檢討,配合本要點推動成效優良者,專案簽報獎
勵。
|